可能是南方人真的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在這邊捕撈了
5天之后,有船工感冒了。
船上有學醫背景的船工,經過初步診斷,拿出醫藥箱給感冒的船工喂了藥。
有一個感冒的,第二個也不遠了。劉美蘭當機立斷,決定打道回府。
好在只是普通感冒,吃了藥之后經過休息,感冒癥狀已經減輕很多。
唐昌平找到劉美蘭,說:“咱們再回去吧!”
劉美蘭拒絕道:“現在魚倉已經滿了一半,接下來往南捕撈,照樣也能有收獲。”
盡管有好幾個人過來勸說,但都被劉美蘭拒絕了。
以后還是多往南去,畢竟他們都是南方人,習慣了南方的氣候。
就比如現在,他們如果往南海那邊捕魚,還是夏天呢!
相比較寒冷的天氣,南方炎熱濕熱的天氣反而不那么難受。
好在回來的路上,魚獲也非常多,這才讓大家不再反對。
等到了南方,溫度上升之后,所有感冒的人全都好了。
徐開發摸了摸下巴,說:“我覺得那幾個人感冒不像是凍感冒的,反倒像是水土不服!下次出海的時候,我得讓每個人找個瓶子裝點自家的水土。”
劉美蘭眨眨眼睛,問:“靠譜嗎?”
“當然靠譜!”徐開發回答,“當年堂弟當兵去北方,到了那邊上吐下瀉,都快不行了!我們去探望,我爺爺就抓了一把土帶上。放在水里,給我堂弟喝了之后,上吐下瀉的癥狀就沒了。”
唐昌平也點頭附和:“我們唐家以前有很多人去南陽,走之前每人必帶的就是家鄉的土!不僅是懷念家鄉,更是在遇到水土不服的時候,能派上用場!”
劉美蘭看向梁紅玉,說:“紅玉,你學歷高,你來解釋一下!”
梁紅玉撓了撓頭,說:“當時我離開家鄉來這邊上大學的時候,也帶了土。不過我這個人身體素質挺好,很快就適應了當地的氣候。除了一天換三件衣服之外,沒有不適。”
“不過我有個同鄉,他水土不服。在學校醫務室吊了兩天藥水,也好了。更換環境,不管是生活還是飲食環境變化,都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才會生病。”
“現代醫學發展,解決水土不服的辦法有很多。土壤里面有細菌,還有可能有寄生蟲,盡量還是去醫院看。如果醫院還看不好,再使用偏方。其實我認為,這可能源于人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心理暗示。”
劉美蘭豎起大拇指,說:“不愧是高才生,解釋很全面。”
在劉美蘭帶領下,眾人來到魚群處捕魚,收獲頗豐。
劉美蘭把清單傳給唐小魚,并告知明天回港的大致時間。
唐小魚看到上面的清單內容,當即就給井下小五郎傳真了一份。
井下小五郎片刻都沒有等待,直接親自開車過來,用蹩腳的漢語跟唐小魚溝通。
黃鰤魚果然是井下小五郎關注的重點,他給了高價,而且要的數量也比較多。
楊總等人也不甘示弱,因為海產捕撈公司供應的海產品質量太好了。
不僅分揀標準,有的還超出標準,而且魚的味道鮮美,已經成為他們競爭力的核心。
以前還有一部分魚賣不完,直接打包賣給當地的批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