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太后沒出聲。
她私心下,已經決定放棄侄女了,著實是,長孫昭明太不爭氣了。
跟皇帝相處不好,幫不上忙,也就算了,帝后感情不和,貴妃更受寵愛的,也不只是元昭帝一朝。
但再不合,起碼也要相敬如賓,互相有尊重在吧。
可是長孫昭明呢?跟元昭帝相處的視同水火,關鍵還不知悔改,囚居鳳棲宮那么久了,不思改變,不低頭顱。
抱著那可笑可憐的所謂‘傲骨’,被寶貴妃擠兌得沒處站腳兒。
就這樣,還挺著呢!
甚至,連對她都不孝順了,這么長時間,都沒派人到慈安宮來問候一番。
明明知道自從梅仙死后,她身體就不好,三天兩頭就病一病,可長孫昭明呢,身為兒媳,身為侄女,自己出不來鳳棲宮,連個奴才都不能派嗎?
表面功夫都不做,長孫太后還能指望什么?
她心冷了。
廢了就廢了吧,換一個皇后,對她來說,日子說不定會更好過。
最起碼,不至于拖她后腿。
至于承恩公府,送個旁系姑娘進來,不求高位,封個貴嬪,昭儀什么的,好好養活四皇子,也是退路。
只要不求皇位,是不是傻子也就沒妨礙了,元昭帝不是絕情的皇帝,總會給文宸一個爵位。
到時候,她再給文宸求一個姓長孫的王妃,照樣能保百年富貴。
長孫太后想得清楚。
承恩公夫人很不甘心,但要讓她為了女兒死,她也是不愿意的,滿臉淚痕,三步一回頭,她出了宮。
回到府中,也不敢隱瞞,把長孫太后說的話,告知了承恩公和族里。
長孫氏一眾人,商量了兩天,痛定思痛,最終做出了放棄長孫昭明的決定。
他們妥協了。
并且,在次日朝會上,大義滅親,附和了元昭帝要廢后的圣旨。
“臣教出如此女兒,愧對陛下信任,愧對太后娘娘厚恩,臣罪該萬死。”
承恩公把姿態放到最低,老淚縱橫。
而依附承恩公一系的臣子們,自然也都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