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充儀拜的那個干娘家,是四品知府,正是南邊的,前幾年,南邊官員貪污公款,被元昭帝狠狠殺了不少,又是抄家,又是流放的。
其中就有吳充儀的干爹。
而且,她那干爹犯的事還挺大,貪的還挺多,最后,元昭帝給定的罪是犯官本人斬首,家產(chǎn)充公,本枝男子流放三千里,女眷罰入奴籍……
一家子女人,包括且不僅限于干娘本人,干娘的兩個兒媳婦,一個未出嫁的女兒和吳充儀本人,全都帶著枷鎖進了京城。
她們應(yīng)該被罰進教司坊。
只是,干娘歲數(shù)大了,沒承受住這個打擊,進京的路上便病死了,兩個兒媳婦被娘家人贖買出去,干娘那個親女兒進京后也跟吳充儀分開,不知被帶到哪里去了。
只有吳充儀,因為生的實在貌美,奇貨可居,被關(guān)進了一座小院里,修習了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她也不見外人,日常起居,衣食都有人伺候,照顧的竟比在干娘家時還要豪富,但是,吳充儀時常惶恐,不知未來如何。
她私下琢磨著,約么是要被送給哪個權(quán)貴了,畢竟,只讓她做花魁的話,學琴棋書畫,詩詞舞蹈就是了,沒必要苦練規(guī)矩禮儀。
在大姐姐還在時,她也進過王府,正經(jīng)學過規(guī)矩……
她瞧著,交給她的竟是皇家禮儀。
吳充儀苦學了一年多,最終,見到了承恩公府的人,這才明白,原來,竟是長孫家的人無意看見她,覺得她有些用處,就把她養(yǎng)了起來。
以待選秀之用。
讓她進宮幫長孫皇后爭寵的。
像她這樣的人,長孫家培養(yǎng)了十幾個,只是,那些人出身終歸差些,美貌雖然出奇,氣質(zhì)卻差,而吳充儀,終歸出身官宦之家,幼時也是吃過見過,成長過程中,也一直是當高門貴女養(yǎng)著。
站出來自有風度。
全然不像煙花中人。
她本來也不是。
在她完全不知道的競爭中,她勝利了,于是就成了承恩公府,一表三千多里的遠房親戚,進得宮來,做了那‘充儀小主’。
吳充儀:!!
正合我意!!
她本就對大姐姐的死耿耿于懷,又發(fā)誓要為表姑姑和表姑父查清真相,不讓他們白死。
秉承著‘我的確什么都不知道,但最終,受益者是長孫氏,他們必然不無辜’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