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后氣得腎都疼,指著侄女,一時冷笑。
長孫皇后跪著,委屈巴巴,聲音不大不小地嘟囔著,“我是為了救哥哥,難道真要看他被冤枉不成?”
“大理寺那些糊涂官兒,哥哥明明是無辜的,居然要判他仗一百,流放三千里,他哪里受得了!”
長孫樂韻犯的罪,如果忽略李湘賢的攪合,他是逼奸致死,按大夏律是棄市,或斬監候。
就是個死。
但他是國舅,身份尊貴,罪降三等,就變成了杖一百和流放三千里。
承恩公不想節外生枝,愿意把罪定下,但想圓轉一下,把杖刑免了,再將那三千里的流放,變成一千里,那樣就能給兒子找個好地方,安穩度日,等日后大赦天下,照樣回來安享富貴。
至于爵位和家族,自有庶子繼承。
那也是他兒子。
長孫太后也是這個意思。
但承恩公夫人和長孫皇后不認,一母同胞和庶出差別太大了,“哥哥是冤枉的,我信他?!?/p>
“我不會容許父親妥協,犧牲哥哥,姑母,你能攔我一次,攔不了我一輩子?!?/p>
“我定然要救他。”
長孫皇后依然跪著,語氣卻是斷然。
隱隱帶著威脅。
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太后也出手。
老太后:……
頭疼欲裂。
“哀家,哀家真是前世不修,今生怎么攤上你們這些孽障!!”她頓足,仰天悲呼。
心里卻也多多少少被皇后打動。
樂韻啊,那是她最愛的侄兒,昔日進宮后,久久不孕,她是把這個侄兒當兒子疼的,后來生了晉王才好些。
但那也是嫡嫡親的侄子啊。
成了半個太監,已經心疼的她幾夜未睡了,如今,又是要打板子,又要流放,真是生剜她的心。
“哀家會想辦法的,但是,昭明,你給哀家把衣服換了,脫簪請罪??!”
“你是用腦子想的主意嗎?”
“你想求陛下饒了樂韻,用逼人妥協的方式?”
當朝皇后脫簪請罪,大部分時候,確實是直白‘求饒求憐’的辦法,但對長孫皇后不是??!
她那脾氣,她往日的行事作風,眼下用這招,不是赤祼祼的威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