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軌跡的采樣倒是挺快的,幾秒鐘張楚就能拿到結果。
張楚直接打開日志,這日志上記錄著每個時間點導彈和靶機的狀態。
通過這個日志,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比如,導彈是什么時候從中段制導切換到末端制導。
目前的紅旗9方案,中段制導主要是靠指令修正和慣性導航。
指令修正方式需要有指令不斷發送給導彈,一般是地面的雷達。
雷達通過自己的計算,來修正彈道。
這是進行數字模擬,所以,指令可以自動生成,模擬有雷達在工作。
當然,雷達的參數也是可以設置的,體現在指令修正的精度上。
張楚繼續給9527下任務:“導出指令修正數據,慣性導航數據,立即執行。”
“收到!”
張楚的想法是,把這兩組數據拿出來,加上日志上的流程,還有之前的坐標。
導彈在整個模擬過程中的狀態就可以完全展現出來。
至于靶機那邊,張楚稍微思索之后,再次命令道:“導出靶機的日志。”
靶機的日志上可以體現靶機是什么時候發現自己被導彈追蹤,然后采取了什么樣的規避方式。
結合之前的坐標,就能完整展現整個過程。
當然,想要看懂這些,必須有相關專業知識。
二院那些專家里面應該有人能看懂。
張楚把需要的數據都放在一個文本里面。
結果發現數據量很大!
最關鍵是,他不能直接打印出來,所以稍微有點麻煩。
然后讓9527把另外兩次成功模擬過程相應數據也導出來。
最后一步,把這些數據搬運到現實世界。
目前看來,似乎只能靠手寫了。
張楚從早到晚寫了一天,手都酸了。
次日,張楚把林強軍叫過來,兩人輪流來,每個人寫幾個小時,然后換人寫。
林強軍寫的時候,張楚在旁邊口述。
這樣有人輪崗的話,就輕松不少。
光是把這些數據寫下來,張楚就用了三天時間。
“要是系統生成的數據,能直接導入現實世界的計算機就好了。”張楚如此想到。
【提示:系統升級到專家級,將會具備數據導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