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情況下,每次仿真試驗,第一步就是各個設備的自檢,自檢結果匯報到總控臺和仿真計算機,都沒問題了,才能進行下一步。
而現在點擊開始之后,試驗就直接開始了,省去很多時間。
試驗開始之后,風洞中的五軸轉臺開始模擬發射、中段飛行、末段飛行的姿態。
而在張楚這邊,他可以在仿真軟件上看到飛行的軌跡,以及各種實時參數。
一分鐘的飛行時間,結束之后,張楚打開一個文本,這里面是收集到的數據。
當然,直接看這些數據是很難看懂的。
分析數據也有專門的軟件,利用數據分析軟件打開這個文本,軟件會對數據進行初步的分析,歸納,分類,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更加直觀。
火箭彈比較簡單,主要是看彈道,彈道有兩條,一條是設定好的彈道。
一條是實際飛行的彈道,這兩條彈道是存在區別的。
如果沒有區別,那誤差就是零,自然是不可能的。
這條實際飛行出來的彈道,是通過在縮比模型上收集到的數據,反向推導得到。
對比這兩條彈道,就能知道誤差是在什么時候產生的,調整試驗的條件,多次試驗,對比,就知道是什么原因,應該如何調整。
張楚做完第一次的試驗,感覺流程和結果都沒問題,剩下的就交給ai了。
“9527,剩下的教給你,設定風速范圍,日間3-8s,夜間1-4s。”
“設定溫度范圍,日間25-50°,夜間10-25°。”
“設定沙塵濃度范圍,50-200ug”
“設定極端條件,沙塵暴,沙塵濃度20000ug。”
“……”
這其實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好在現在有ai。
如果是他自己來的話,光是這些條件的設定,組合,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現在交給ai就方便多了。
當然,張楚也需要進行初步的組合。
比如分為白天和晚上。
這樣可以減少很多排列組合,減少沒必要的試驗次數。
不過,因為張楚的設定比較粗糙,所以排列組合還是非常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