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的制作和信號傳輸裝置已經完成了,信號分析的神經網絡算法模型也在訓練當中,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主體制作和能源制作。
首先制作傀儡的材料必須兼具強度和韌度,這樣才可以在給敵人打擊的同時自身還能不受損,而且還要輕量化這樣可以減輕整體重量,降低能耗。
“鈦合金好像可以,但是鈦合金的硬度稍差,長時間磨損很快就會報廢;鎳合鋼的硬度倒是不錯,但是韌性卻又欠缺。”
秦一鳴將目前最頂尖的幾種材料都對比分析了一下,發現沒有一樣材料是可以滿足所有條件的。
這也是很正常,但凡一樣東西都是有優有劣的,更何況這些物質的發明都是基于現代科技的,在掌握了系統科技的秦一鳴眼中自然是不夠完美。
“既然是這樣,我就自己研發一種材料。”
秦一鳴已經獲得了物理之書的第一卷,材料物理也包含其中,研發一種新材料不在話下。
研發材料最主要的就是要先定位好材料的預定效果和參數,秦一鳴在紙上將硬度、韌度、耐腐蝕性、延展性、記憶性等等一一羅列出來。
參數的制定決定了研發出來的材料的最終效果,是材料研發的基礎,因此必須慎之又慎。
秦一鳴寫下大致框架之后又仔細修改了好幾次,經過數十次的深思熟慮才將各項指標定了下來。
硬度方面,他希望這種新材料能達到鈦合金硬度的兩倍以上,以應對高強度的打擊和磨損;韌度則要接近甚至超過鎳合鋼,確保在受到沖擊時不會輕易斷裂;耐腐蝕性更是要遠超現有材料,無論是酸雨、鹽霧還是其他惡劣環境,都無法對其造成侵蝕;延展性則要適中,既能在加工時輕松成型,又能在使用過程中保持穩定的形狀;記憶性方面他標注了一個重點符號,雖然記憶性在現代科技之中還是一個新興的概念,但是在此刻的秦一鳴腦海中已經有了各種增強記憶性的方法。
記憶性指的是材料在受到一定程度的變形或損傷之后,可以迅速地恢復原狀,不但可以增加材料的使用壽命,而且還可以像是d6物質刺激細胞分裂一樣在戰斗中邊打邊恢復,甚至能夠做到伸長或收縮,就像是電影中一樣,機器人可以伸長手臂而后迅速恢復,這一點最關鍵的不是怎么伸長而是伸長之后還可以恢復原形。
在現代物理的概念中,記憶性一般需要通過外力才能恢復,例如通過加熱、加壓等方式才會使材料恢復原狀,但是秦一鳴希望材料在正常環境之下也可以做到記憶復原。
參數和效果制定之后秦一鳴開始思考材料的制作,目前制作新材料的方式最好最快的還是進行金屬融合,將不同性質的金屬進行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兼有各種性能甚至一加一大于二的新合金金屬。
秦一鳴來到材料物理實驗室,這里一應的物理材料和實驗儀器都非常完備,反應釜、離心機、光譜分析儀等等一應俱全。
“首先是硬度。”
秦一鳴材料庫中選出了鎢、鉬這兩種材料,在金屬當中這兩種材料的硬度可算得上不錯了,而且兼容性極佳,在和其他金屬反應的過程不容發生分子鏈斷裂。
然后他又從材料庫中選取了高韌性的,還有具備一定延展性的銅、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