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平虜校尉趙暮云率部于飛狐嶺,滅北狄單于御前侍衛軍術赤部五千人,并生擒主將銀甲千長術赤!”
“五月下旬,趙暮云率銀、朔、延三州兵馬五千余人,誘漠南韃子首領婁煩王來朔州,引山洪滅敵,斬首三千余級,繳獲武器、馬匹、盔甲、旗幟不計其數!”
“奚川草原韃子首領折蘭王倉皇逃回云州,蔚州之圍解,蔚州都尉童固等三千余人生還。”
“”
大胤皇城,含章殿內。
永昌帝收到了來自蔚州的報捷,喜笑顏開,立馬召集內閣六部、御史臺、內務府的頭頭開會。
兵部尚書楊定國此時的嘴角比ak都難壓。
而禮部尚書蘇雅言、戶部尚書崔開濟臉上露出職業性的微笑。
刑部冷春芳、吏部陸秉均、工部石開泰三人卻不動聲色,似乎朔州大戰的勝利與他們毫無關系。
或許是今年上半年的稅銀分配還沒得出定論,吏部和工部這兩個急需銀子的部門把重心放在爭取更多稅銀上。
掌印監總管呂春芳臉上波瀾不驚,朗朗奏誦著趙暮云和胤稷聯名送來的捷報。
司禮監總管曹淳風死魚眼睛看似一動不動,可他的余光已經將皇帝和在場所有人的表情看在眼里。
也許等下皇帝問話的時候,他好見風使舵,說合適的話,讓自己處于屹立不倒的位置。
除了這些人之外,只有御史大夫顧鼎銘眼神中有些不安。
他派號稱胡攪蠻纏的搞屎棍御史宋流去趙暮云軍中,就是借著謠言傳到了京城后,趁機去監察軍情。
然而宋流去了蔚州之后,還沒有任何奏章送來,趙暮云卻搶先一步將捷報送來。
并且,趙暮云還以弱勝強,取得如此大勝。
這是百年來大胤與韃子的戰爭中,第一次如此大獲全勝。
趙暮云以五千之眾,無論智取還是強攻,硬是將韃子兩個萬騎長和一個五千人的千長給打敗了!
現在即便是宋流真的從趙暮云軍中挖出什么黑料,也已經晚了。
先入為主的永昌帝,自然不會在意趙暮云那些治軍的細節。
至于什么勾結李金剛的軍師,更是沒有人會相信這種無稽之談。
“諸位卿家,趙校尉立此大功,堪稱我大胤北國鐵壁啊!朕應該如何獎賞才是呢?”
呂春芳一讀完,永昌帝身子往后一仰,虎視左右這些朝中重臣,身上的帝王霸氣側漏。
不容置疑,趙暮云這一仗打得永昌帝揚眉吐氣,幾個月被韃子擾邊的憋屈一掃而空。
永昌三十九年,困擾這位年過六旬的帝國主人有諸多大事。
東南倭寇,南方瘟疫,中原大河泛濫,西北蝗災,財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