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州府的復盤會議召開之后,軍隊的訓練和兵員的補充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由于田遵在橫山城大敗,帶領殘部退到了榆州城,導致榆州府各處縣城逐漸淪陷為李金剛的地盤。
大多數百姓和戰敗的士兵,加入了李金剛的隊伍。
但是,也是更多的百姓和敗軍,選擇往延州逃難。
不過,他們一進入延州,就被杜威收容,送到了契吳山中的煤礦,給吃給住,從事挖煤。
而煤礦中的百姓逐漸增多,其中健碩者又選拔送到了銀州安置,給田給糧食給房子,成為銀州的后備軍事力量。
銀州府與窩闊托一戰后,折損了三百多兵馬。
加上又要組建一支三百人騎兵,武尚志便從全軍抽調了不少精銳士卒。
這樣導致兵員一時間嚴重不足。
好在有延州煤礦那邊有人口來補充,短時間內銀州府兵馬編制又完善起來。
當前有韓忠、林豐左右兩營一千人,駐守城外烽燧堡石勇部一百人,共計步卒一千一百人。
武尚志、桓那雪騎兵兩營計五百五十人。
唐延海、王鐵柱斥候營四十人。
另有石剛的輜重營、老李老張的炊事營、馬寶的醫療隊。
以及趙暮云、胤稷加上李四等一眾侍衛。
全軍共計二千一百人。
這等規模,放在河東道已然是一個中等折沖府的配比。
軍隊整編的同時,趙文和白若蘭兩人也開始烈士陵園的選址設計事項。
銀州的城池修筑得差不多,百姓也剛剛春耕完成,有近兩三千富余勞動力可以投入烈士陵園的修建。
在趙暮云確定了選址之后,烈士陵園的工程立馬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四月的銀州城,仍舊是一片忙碌。
數千軍民從剛結束不久的戰爭中舔舐傷口,銀州府變得更加堅強。
得得得!
數匹快馬卷起塵土,從偏頭關方向飛馳而來。
他們穿過紫水河谷的阡陌桑田,來到銀州城的南門,經過一番通報之后,被迎進了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