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
河東道朔州府,武周城下。
以晉陽府為首的十二個折沖府,計二萬三千大胤的將士正在與一萬兩千北狄韃子對峙。
大胤兵部侍郎兼河東督師范南親臨前線,部署方略。
但凡上了一定規模的大軍交戰,并不是主帥一聲令下后,雙方全軍出擊,兵對兵,將對將,捉對廝殺,拼到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實際上,雙方主帥會考慮排兵布陣,兵種協調配合,弓弩器械運用,花樣百出,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傷害。
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全軍出擊直接肉搏。
像歷史上,大唐安史之亂期間的香積寺之戰這種打法,少之又少。
因而第一天,北狄韃子的首領折蘭王先派出兩個千騎試探沖擊大胤的大營,兩個千騎去攻打武周城。
大胤軍在大營按兵不動,以弓弩射退韃子兩個千騎。
但武周城那邊卻頂不住壓力,城中的孫繼宗和另外一個都尉還沒抵擋一個時辰,見韃子攻勢猛烈,生怕城破,急忙給大營發出信號求助。
范南嘴上怒斥兩人,但又不得不下令派出四個折沖府八千人出營對韃子發動進攻,吸引注意,支援武周城。
見大胤的大營派出這么多兵馬主動出擊,折蘭王趕忙再派出四個千騎迎敵。
雙方相隔百步,用箭矢對射,互有損傷。
大胤士兵保持陣型不動,緩緩推進。
折蘭王見大胤陣型齊整,防御完善,擔心騎兵沖進去損失過大,于是下令只在陣型兩翼用箭矢遠程騷擾。
可這樣一來,對身披鐵甲的大胤士兵,根本不構成威脅。
而范南馬上又讓楊建領一千騎兵在軍陣和大營之間游弋,做出隨時進攻狀。
韃子騎兵更加不敢貿然進攻。
折蘭王見大胤騎兵出動,馬上又投入兩個千騎增援。
然而,范南便馬上命令軍陣緩緩后撤,靠近大營,協同防御。
韃子趁機向前推進,但大胤軍陣和營中的弓弩齊射,逼迫韃子的騎兵后撤。
武周城那邊,孫繼宗和另外一個都尉抓住機會,奮起反擊,將攻城的韃子逼退。
韃子討不到便宜,悻悻回營。
一來一去,你來我往,一天就這么過去了。
當晚
范南召集一眾將校總結今日戰況,部署明日攻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