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范南的戰略部署,大帳中的一眾都尉只有部分微微點頭,裴倫不動聲色,眼神閃爍,似乎在醞釀著什么。
范南是根據當前河東道的大胤軍隊整體情況,結合朔州北部這一帶的地形地貌做出的作戰計劃。
黑駝山、洪濤山、紫水河谷三個天然的地理單元組成了一個巨大的v字型。
加上靜邊軍鎮、武周城、朔州府以及遍布四周的烽燧臺,形成了大胤在朔州北路的防御系統。
范南原本打算集結河東道二十三府的兵力,再加上關內道、河北道的支援,計劃整合五萬大軍,分三路主動出擊,奪回云州、朔方、五原等河套平原重鎮,將防線推到大青山一線,并將折蘭王部趕到大青山北面的大漠去。
就他微服私訪結束之后,又改變了主意。
想要一勞永逸,徹底解決河東道的韃子寇邊問題,那將折蘭王的有生力量打殘打廢才是上上之選。
于是范南與一眾幕僚連日商議,做出了因韃子進入口袋伏擊的戰略。
而守住位于v字型那個底點上的靜邊軍鎮,麻痹和拖住北狄韃子大軍,讓更多的韃子大軍進入紫水河谷,是最重要一環。
范南讓最能打的朔州折沖府擔任誘敵和攔敵的重要任務。
一來這個折沖府位于河東道最北端,常年與韃子交戰,戰斗力比其他折沖府都要強。
范南微服到靜邊軍鎮的時候,黑駝山那一場遭遇戰,讓他對邊軍的戰力有了一定的信心和底氣。
二來朔州折沖府的都尉楊建是他的學生,比起其他人來,更能一折不扣地執行范南的軍令,這也讓范南心里有底。
只要韃子進入紫水河谷,靜邊軍鎮堵住去路并堅持三天左右,就能讓全部的韃子大軍進入埋伏圈。
到時候,埋伏在河谷兩邊山上的伏兵齊出,再加上靜邊軍鎮后方晉陽府的兵力投入戰斗。
三面合圍,將北狄的折蘭王及其部眾,殲滅于紫水河谷。
等徐參謀復述完之后,大帳內安靜了下來。
每一個將領心中都在掂量著這一場大戰他們的損失和收益。
“諸位,對于本督的部署,你們有什么異議,或是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完善的?”
環顧一圈,范南笑瞇瞇著看向眾人,好像在看誰贊成誰反對!
大帳內,沒有一個都尉出來說話,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觀察風向。
楊建作為范南的學生,又是這次老師戰略部署的關鍵之處,他想站出來打破冷場,但范南卻用眼神示意他先不要著急。
沉默不是辦法,裴倫見大多都尉都看著他,似乎等他說話,心中甚是滿意,于是緩緩站出來,打破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