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這個型號正式宣告結束了,僅生產了7架原型機、交付了部隊16架,還不到一個團的數量。
李干給了殲-8改命名為殲-11,并非因為歷史執念。
而是根據編號規則,本來就輪到了“11”這個型號序號。
至此,東大目前,便只有一款第二代戰斗機殲-7e還在繼續改進、生產,反倒成了歷久彌新的型號。
所謂殲-8改,已經完全沒有殲-8的痕跡了。
雙垂尾氣動布局、略下勾的機頭、電傳飛控系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大推力航空發動機,等等等等,這些技術大多是在985廠和101飛機設計所的幫助下搞出來的。
這就是一個全新的型號。
甚至,因為是重型雙發戰機,機頭直徑更大、發動機艙可以更大,殲-11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更遠、載重更大。
方從文在殲-11上使用了大量的復合材料,減輕了重量,在機內巧妙地布置了油箱,使得該機僅憑機內燃油,就能達到空軍的最大航程指標要求。
此項性能,超過了老毛子剛剛服役的蘇-27重型戰斗機。
因為殲-10的橫空出世,各國的三代機在強大壓力下,都更早地服役了。
視察了211廠的生產線后,李干在該廠召開了座談會。
廠長紀鵬豐、生產副廠長林宏宇,以及方從文團隊所有技術人員、生產車間工人代表,等等參加會議。
面對李干,紀鵬豐、林宏宇再無此前的心態。
現在在他們心里,就一個想法——李干是手握項目、訂單生殺大權的人物,除了無條件配合、聽令,沒有任何選擇。
李干坐在大會議桌的一端,林小茹坐在他身邊負責做會議記錄,其他人分列兩側。
簡單的開場白后,李干還是一貫的務實風格,開門見山地說,“殲-11樣機搞得不錯,方從文團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這也說明,加強兩個大廠之間的技術交流,是非常有效果的,非常有必要的?!?/p>
李干指出,“殲-11項目各方面性能指標都達到了預期,有些性能還有超越,空軍很滿意。但是,里面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p>
一聽最后一句話,所有人立即翻開筆記本拿起筆,會議室頓時一陣沙沙的翻頁聲。
鄭重的樣子,一點都不是裝出來的。
李干說,“第一,空中受油能力問題。殲-11必須要具備空中受油能力?!?/p>
“我們不能把目光局限住了,我們的空軍,早晚要向戰略型空軍轉型,我們搞裝備的,要走在前面?!?/p>
“我仔細看了設計方案,方總在設計的時候,考慮到了未來上艦的可能性,這就很好嘛,要事事想在前面。我們的海軍一樣要盡快走向深藍,不可能一直在家門口打轉,因此,空中受油能力非常重要?!?/p>
“這第二點就是殲-11這個平臺,設計冗余量很大,我的意見是,方總?!?/p>
方從文連忙站起來,“到!”
“請坐?!崩罡蓧毫藟菏?,“我的意見是,把殲-11作為一個平臺,發展出各種子型號,持續不斷地改進。這既是節省經費的做法,也是世界各國普遍的做法。”
“是,李主任請放心?!狈綇奈睦卫斡浟讼聛?。
李干說,“這第三點,是關于立即著手開發電子戰型號,利用殲-11強大的載重能力,搞出專業的電子戰機。必須是雙座的,我建議和雙座教練型一起搞。”
紀鵬豐激動起來,連忙說,“李主任,我們馬上立項,還得麻煩您盡快給過一下。”
部隊主動給項目,傻子才不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