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經費有限,而且往后走,在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原則指導下,部隊的經費會越來越捉襟見肘。
洪海濤主動提出讓101所盡快形成報告提交申請,是因為作為老飛行員,他看到了總線技術的許多優勢。
可以這么說,采用了這個技術之后,研發成本、生產成本、維修成本,都會大大降低。
這是一項能夠省下錢來的技術。
軍代表的職責之一,包括部隊劃撥給工廠的資金使用情況監督和審查,總而言之一句話——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9月15日,第一批次6架殲-7e全部完成試飛,整整齊齊停在了露天停機坪上,等待軍代處的驗收。
981廠啟動全負荷生產模式,三班倒,在短短五十天時間里,完成了6架殲-7e的生產,平均八天半生產一架。
出口的戰機也要經過軍代處驗收。
李干把飛行頭盔一摘,硬紙板一拿,搖身一變成了軍代表。
機務隊長萬勝利打趣道,“阿干,你這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可不能自己給自己打叉啊?!?/p>
李干笑道,“三百多萬美元一架飛機,我要是敢放松,洪總就敢把我腦袋擰下來當球踢?!?/p>
“哈哈哈,一點都對!”萬勝利大笑。
洪海濤親自帶隊,在101所、廠辦、廠質量科等科室的陪同下,一架一架飛機地驗收過去,流程嚴謹,一丁點細節都不放過。
到了最后一架,出問題了。
機頭被支了起來,接上地面電源車,萬勝利坐在座艙里,反復掰上掰下前起落架收放桿,前起落架沒有反應。
車間代表、質量科這邊幾個人的臉色頓時就很難看了。
洪海濤說,“各位,這可是一等事故癥候,怎么會出現這么低級的質量問題呢?”
質量科的看車間代表,車間代表支支吾吾的,撓著腦袋說,“我們完全按照要求生產的,下線之前我們自己就做了三次檢驗,再說了,試飛的時候也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啊?!?/p>
的確很奇怪。
李干已經彎著腰鉆下去看了。
每一架下線的飛機,至少要飛五個起落才能完成出廠試飛科目。前起落架飛了五個起落都沒有出現問題,怎么停了一個晚上反而出問題了呢?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設計缺陷,因為這是個例。
其次,生產工藝上也大概率不會有問題。985廠生產殲-7十幾年了,工人們閉著眼睛都能生產出來。
李干懷疑是小零部件材質的問題。
果不其然,他抓著一根液壓桿用力晃了晃,道,“液壓桿卡死了。拆下來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