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桓滿意地點點頭,轉頭對親衛隊長孫孚下令:
“孫孚!將這五百弟兄,打散編入各部曲!各隊率需妥善安置,不得歧視!違令者,嚴懲不貸!”
“諾!”
孫孚抱拳領命,立刻帶人上前,將這五百名新卒有條不紊地帶走,分散融入江東軍原有的編制之中。
打散重組,是消除隱患、加速融合的最佳方式。
處理完降卒,孫桓的目光再次投向這座飽受創傷的城池。
洪水退去后的狼藉依舊刺眼,百姓的凄苦呻吟猶在耳邊。
他深吸一口氣,沉聲道:
“開倉!賑濟災民!凡堂邑百姓,按戶領取口糧!組織青壯,清理街道淤泥,修補房舍,掩埋尸體,防治疫病!”
命令迅速傳達下去。
緊閉的縣府糧倉被打開,久違的粟米香氣飄散出來,給絕望中的百姓帶來了一絲生的希望。
江東軍的士兵們,除了必要的警戒,大部分都投入了繁重的救災工作之中。
與此同時,一份由孫桓授意、周循潤色的檄文,也以堂邑縣為中心,迅速向四方傳播。
檄文言辭激昂,痛陳曹魏苛政,宣稱江東義軍此來,非為劫掠,乃為“還土于民,共抗曹暴”!
號召淮南百姓認清暴政,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這份檄文,如同投入干柴的一點火星,在人心惶惶的淮南大地,悄然點燃著異樣的情緒。
堂邑的秩序在艱難地恢復,孫桓的心卻已飛向了西面那座更為堅固、戰略意義無比重大的城池——合肥!
拿下堂邑只是第一步,合肥才是撬動整個淮南戰局的關鍵支點!
他必須趁熱打鐵,在張遼反應過來、調集重兵反撲之前,將這把尖刀,狠狠刺向合肥的心臟!
就在孫桓整軍經武、賑濟災民、傳檄四方之時,通往合肥的官道上,一場亡命的奔逃仍在繼續。
張虎伏在顛簸的馬背上,每一次震動都牽扯著后心那處致命的傷口,帶來撕心裂肺的劇痛。
周循那支透甲而過的狼牙箭雖然被親兵冒險折斷箭桿拔出,但箭頭造成的貫穿傷和失血,已讓他陷入半昏迷狀態,僅憑著一股強烈的求生意志和親兵們的拼死護衛,才沒有落馬。
他臉色慘白如金紙,嘴唇干裂出血,呼吸微弱而急促。
華麗的亮銀甲沾滿了泥污和凝固發黑的血跡,昔日征東將軍之子的威風蕩然無存,只剩下狼狽不堪的茍延殘喘。
幾十名忠心耿耿的親兵,同樣人人帶傷,盔甲殘破,圍護著他們的少將軍,如同驚弓之鳥,不顧一切地向合肥方向狂奔,馬蹄濺起的泥點甩在深秋枯黃的野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