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孫桓與周循皆是修整一日,養精蓄銳,轉眼便是入夜。
京口碼頭上,燈火管制,一片肅殺。
江風帶著深秋的寒意,吹拂著岸邊沉默矗立的身影。
孫桓與周循并肩站在碼頭前沿。
眼前,是孫韶提供的數十艘走舸與艨艟,船體狹長輕便,吃水淺,最適合突襲搶灘。
在昏暗的夜色掩護下,它們如同潛伏在江邊的黑色獵豹。
岸邊,一千三百名精銳部曲列隊肅立。
孫桓本部的五百健兒,加上周循帶來的八百周氏舊部,此刻皆換上了孫韶提供的精良甲胄,手持寒光閃閃的兵刃。
其中更有經過挑選的三百精銳配備了由孫韶特意提供的強弩,弩箭在微弱星光下泛著冷冽的幽光。
一股沉凝而剽悍的氣勢無聲地彌漫開來,連江風似乎都繞道而行。
孫桓的目光緩緩掃過這支即將隨他出征的隊伍,原本因初次獨立指揮而縈繞心頭的緊張感,在這股肅殺之氣面前,竟奇跡般地消散了大半。
眼前的千余精銳,便是孫桓的最大底氣!
一股沉甸甸的責任感和初生牛犢的豪情在他胸中激蕩。
孫桓側頭看向身旁的周循,卻發現這位溫潤如玉的義弟,竟也換上了一身合體的輕便皮甲,腰間佩劍,少了幾分書卷氣,多了幾分英武,儼然一副儒將風范。
“賢弟,你這是?”
孫桓有些意外。
周循迎上孫桓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堅定:
“兄長,此戰意義非凡,循豈能作壁上觀?紙上談兵終覺淺,唯有親臨一線,方知戰陣之真味。況且……”
他微微一笑,帶著一絲自信。
“循的武藝,自保足矣。”
孫桓看著他認真的神情,心中了然。
周循并非一時熱血,而是有著明確的成長目標。
他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周循的肩膀:
“好!賢弟有此壯志,為兄豈能阻攔?你我兄弟,并肩破敵!”
說罷,孫桓深吸一口氣,大步走到隊伍最前方。
他猛地抽出腰間寶劍,鋒利的劍刃在夜色中劃出一道清冷的弧光。
“江東的兒郎們!”
孫桓的聲音在寂靜的江岸上驟然響起,帶著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今夜,我們橫渡長江,劍指江都津!此戰,不為偷襲盟友,不為蠅頭小利!此戰,乃堂堂正正,北伐國賊!此戰,便是要向天下證明——”
他猛地將劍尖指向北方那一片黑暗籠罩的江岸,厲聲高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