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皺著眉頭,心里不停地琢磨。
他先從中醫的角度開始分析,人的懶惰,可能與體內的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特別是當脾腎功能減弱時,人就容易感到疲倦,失去活力。
這女子之前的勤快,與后來的懶惰,形成鮮明對比,很可能是因為她的身體在某個時間點遭受了重創,導致氣血瘀滯,臟腑功能受損。
人體之氣分為陰陽,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失衡則疾病生。
原本勤勞的人,突然變得懶散不堪,或許是體內陽氣衰弱,陰氣過盛所致。
而陰陽失衡,往往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脾腎兩臟。
脾主運化,為后天之本,若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人易感到疲倦無力。
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虛則精神不振,腰膝酸軟。
她的病,恐怕與脾腎兩虛脫不了干系。
他又結合易學來考慮,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這女子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從被夸贊到被拋棄,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可能打破了她體內的陰陽平衡,使得五行失調,進一步影響她的身體狀況。
他又想到,八卦中的坤卦代表地,為陰,象征柔順、安靜,但過度柔順,則缺乏活力,恰似這女子后來的癥狀。
或許,她生命中遭遇的重大變故,如丈夫的拋棄、家人的嫌棄,這些精神上的打擊,讓她內心的“坤”卦能量過度顯現。
坤為陰土,乾為陽金。
陰土生陽金,但如果陰土過盛,就會抑制代表積極、陽剛的“乾”卦能量,導致身心俱疲,逐漸沉淪。
“那么,要治療這種怪病,首先需要調理氣血,激活脾腎功能,恢復陰陽平衡。”李奕自言自語,在腦海中快速搜索著針灸治療的方案。
最終,他確定了幾個關鍵的穴位:足三里、氣海、關元、脾俞、腎俞。
這些穴位,都是調理氣血、健脾益腎的要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它的功效為燥化脾濕,生發胃氣,能促進氣血生化,增強體質,對于改善脾虛引起的疲倦無力,有著顯著效果。
氣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是任脈的重要穴位。
它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功,可調節全身氣機,促進臟腑功能恢復。
關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
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是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以及陽氣不足導致的各種虛勞病癥的要穴。
脾俞,位于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