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28日,晨曦微露,天邊初綻曙光。
李奕悠然地騎乘著靈寵小白,那是一只羽翼潔白無瑕、神態(tài)超凡脫俗的仙鶴,緩緩穿越薄霧,踏入魂牽夢繞的老家,水口村的上空。
他端坐于小白寬闊的背脊之上,目光溫柔地掠過下方的村落,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歲月流轉(zhuǎn),水口村已非昔日模樣,一股勃勃生機與煥然一新的氣息撲面而來。
靈田之中,各類珍稀藥材郁郁蔥蔥,在晨露的滋潤下更顯生機勃勃,仿佛每一片葉子,都蘊含著自然最純粹的靈力。
這些靈田,不僅是水口村的經(jīng)濟命脈,更是村民們辛勤耕耘與希望的田野。
李奕的家人與村民們正忙碌其間,身影在晨光中拉長,勾勒出一幅幅和諧而勤勞的畫面。
只見大伯李進手持一柄閃爍著淡藍光芒的鋤頭,每一次揮動,都輕松地翻開堅硬的土地。
那是之前李奕精心煉制的法器“藍田鋤”,讓耕作效率倍增。
父親李文駕馭著一輛由靈力驅(qū)動的播種車,精準地將一粒粒種子,播撒進肥沃的土壤。那是“靈播輪”,他的臉上洋溢著滿足與自豪。
五叔李飛與六叔李興,則分別使用著能夠加速作物生長和檢測土壤質(zhì)量的法器,配合默契,使得靈田的產(chǎn)出質(zhì)量與數(shù)量,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
而他的老媽周箐,三姑李英和四姑李蘭,正在廚房中忙碌,用各種法器來烹飪美食,為那些在靈田上勞作的村民們,準備豐盛的午餐。
炊煙裊裊升起,與晨霧交織在一起,為這寧靜而又充滿活力的水口村,增添了幾分溫馨的氣息。
廚房里,老媽周箐手法嫻熟地操控著一口“靈炎鼎”,能夠自動調(diào)節(jié)火候,鼎內(nèi)各種食材在靈火的烹煮下,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
三姑李英手持一根“調(diào)味靈杖”,輕輕一揮,便能為菜肴增添最適宜的風味,無論是酸甜苦辣,皆能信手拈來,恰到好處。
四姑李蘭則負責擺盤,以一雙巧手將每一道菜,都裝飾得如同藝術(shù)品一般,色彩斑斕,令人賞心悅目。
………………
李奕的奶奶梁秀,正坐在村頭的老榕樹下,背靠著粗壯的樹干,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
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斑駁地灑在她的銀發(fā)上,為她平添了幾分慈祥的光輝。
她的手里拿著一把竹編的扇子,不時地輕輕搖動,為身旁的老伙伴們帶去一絲絲涼意。
“哎,老梁啊,你說咱們李奕這孩子,從小就機靈得很。記得他小時候那次嘴饞,偷偷溜進廚房,想偷吃我做的糖糕,結(jié)果差點兒把糖糕當成了火球。
哈哈,那模樣,現(xiàn)在想起來,還想笑呢!”王大爺邊笑邊拍著大腿,眼睛里閃爍著回憶的光芒。
梁秀聞言,嘴角上揚,眼里滿是寵溺:“是啊,那孩子調(diào)皮得很,有次跟村里幾個小子悄悄去河里游泳,回來時衣服濕透。
他還藏著掖著,不敢讓我發(fā)現(xiàn),結(jié)果身上那股河泥味,隔老遠都能聞到,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說著,她用扇子輕輕拍了拍身旁趙奶奶的肩膀。
兩人相視一笑,那份對孫兒的疼愛之情,溢于言表。
趙奶奶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還有那次,李奕帶著一群小伙伴,上山摘野果子,回來時懷里揣得滿滿的。
他說是要給咱們嘗嘗鮮,結(jié)果自己先偷吃了個夠,嘴唇都染成了紫紅色,逗得大伙兒樂了好幾天呢!”
說著,趙奶奶模仿起小李奕當時的模樣,雙手捧著假裝吃東西,眼睛瞇成一條縫,逗得周圍的老人們又是一陣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