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到合成營之后,彭林便有些難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想法。
后世,輕型合成營通常編制約
500-600人,下轄
3-4個步兵連、1個火力支援連、1個偵察排和一個工兵排。
合成營打破了傳統營級單位單一兵種的局限性。
并實現“偵察-打擊-保障”一體化,反應速度比傳統營級單位提升
30-50。
在裝備配置上,輕型合成營以山貓全地形車和猛士高機動車為主。
由于其全部以輕型越野車輛為主,所以非常的適合使用重型運輸直升機快速投送、機動部署作戰。
具備一個小時500公里的范圍機動能力。
在火力配置上,步兵連擁有班用機槍、狙擊步槍、火箭筒等武器。
具備“點面結合”反步兵與反裝甲能力。
火力支援連則擁有迫擊炮、車載速射炮等火力。
而現在,彭林已經擁有了狙擊榴發射器、單兵云爆彈、直-8重型運輸機以及“鐮刀”自殺式無人機等新型武器裝備。
差不多已經初步具備了輕型合成營的火力標準配置。
比如在步兵連中,便可以裝備他的狙擊榴發射器、單兵云爆彈等裝備。
而火力支援連則裝備擁有遠程精準重火力打擊能力的“鐮刀”自殺無人機。
再加上直-8的重型運輸和快速投送能力。
這么一支合成營無論是機動部署、火力效能亦或者協同生存能力。
都是堪稱無敵的存在。
現在,這么一支合成營真的就只差輪式裝甲車輛和高機動突擊車了!
至于班用機槍、車載速射炮等其他火力裝備,軍工設計所完全有能力快速研發出來。
自從擔任昌河廠的總師之后,彭林除了自己搞研發外,也非常注重技術骨干的培養工作。
比如在步槍、班用機槍、車載速射炮等輕型火力上,彭林特意編寫了槍械和迫擊炮工程教科書。
他的目的,便是為昌河廠培養出一批能挑大梁的中層技術研發組長。
這樣,彭林以后只負責尖端軍工領域的研發。
而這些技術組長們,則可以在吃透彭林的技術成果后,進行橫向的研發。
比如彭林在研發單兵云爆彈時,解決了云爆劑的技術。
現在,昌河廠的技術骨干們便吃透了云爆彈技術,獨立幫助彭林研發了50公斤和100公斤級的云爆彈戰斗部。
再比如,如果接下來幾年這些技術組長能吃透縱列反轉雙旋翼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