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曲近山聽到這話,訝然地看向李徹:“殿下的是說那艘船?!”
李徹輕輕頷首,對照著腦海中的記憶,娓娓道來:
“前朝煬帝為下江南,不惜耗費大量金銀之物、珍稀木料以及數萬名勞工打造了規(guī)模高達五千余艘的船隊。其中他本人所乘的大船,更是以龍舟為名。”
“那龍舟裝以金碧朱翠,綴以流芳、羽葆、朱絲,船上設有鏡面裝飾以映照四周風光,活脫脫的水上宮殿。”
“后來被陛下所擊敗,繳獲了船隊半數船只,其中就有這艘龍舟。因龍舟龐大難以靠人力劃動,需依賴纖夫拉拽,故而父皇拆掉了上面大多數樓閣、裝飾、旗桿,換上了風帆、弩機、長槳。”
“在與偽楚軍隊水上決戰(zhàn)時,還以此船為旗艦,帶領大慶船隊擊敗了偽楚水軍。可惜此船過于龐大,水戰(zhàn)中目標過大,并不適用于江上作戰(zhàn),此戰(zhàn)之后就再也沒有動用過。”
曲近山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震驚不已:“竟有如此來歷,當真是個巨物!”
李徹輕輕一笑,不置可否。
煬帝這人,你說他好大喜功也好,說他揮霍無度也罷。
但卻不能否認,人家行事確實大氣磅礴,有大昏君風范。
首次下江南的船隊總數達5191艘,船隊首尾相連長達200余里,從第一艘船出發(fā)到最后一艘離港耗時就有足足兩個月!
就說這艘龍舟,長度足有60余米,高135米,分為四層。
上層設有正殿、內殿及東西朝堂,用于處理政務和接見臣子。
中間兩層包含百余間房間,裝飾以金玉、珠翠、丹粉,雕鏤奇麗,堪比豪華宮殿。
下層供內侍、太監(jiān)水手居住,負責日常維護與安全。
就是因為排場太大,導致這船根本就動不起來,到了慶帝這個實用主義者的手里,自然是被拆了個面目全非。
上面兩側層全部去掉,樂器、裝飾、瓦片等無用之物一概拆除,以減輕載重。
就這樣,這艘船仍是大得驚人,但至少能在水面上航行了。
而如今,這艘一定會被載入史冊的大型龍舟,卻是落入了李徹的手中。
“看來我們的出航計劃要稍微延后一下了。”李徹饒有興趣道,“這艘龍舟的改造空間很大,讓船匠想辦法再改改,待到其煥然一新、重獲新生之時,本王要拿它當做船隊的旗艦!”
李徹本來還頭疼如何把火炮裝上戰(zhàn)船呢,如今這艘龍舟可是雪中送炭。
這么大的船,不安上真理有些可惜了,裝上十來門火炮,妥妥的古代版炮艦啊!
等到奉國研制出了熱氣球,在船上再劃分出降落區(qū)域,那就是古代版的航空母艦啊!
除了這艘煬帝龍舟外,慶帝支援的其他戰(zhàn)船也都停靠在港口。
其中有十三艘大型福船,剩下幾艘則是煬帝船隊中的運兵船。
李徹又看向那幾艘福船。
福船以‘高大如樓’著稱,船體呈‘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的尖底v形結構,首尾尖高,中部寬闊,船底有貫通全船的龍骨,增強了縱向強度和抗浪能力。
船長二十余米、寬約十米,載重達200噸,艙壁以樟木等硬木制成,各艙獨立密封,即使局部破損也不會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