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沒幾步,李徹斜了一眼身側的懷恩,輕聲道:
“有什么想問的就問,別給自己憋出毛病來。”
“殿下英明。”懷恩連忙道,“奴婢心中卻有疑惑。”
李徹淺笑一聲:“可是想知道,本王為何要留下那句‘粗鄙之語”,還要讓那婆婆掛出去,引得世人嘲笑?”
“不說留下個千古名句,也得留一兩句風雅之言,也好傳出一道施恩的美談吧。”
懷恩低眉順眼:“英明不過殿下,奴婢確是這么想的。”
“你呀”李徹搖了搖頭,“本王是寫不出詩句嗎?像是‘掩卷西廂嘆風月,美食佳肴欲染紅。’這等佳句不是張口就來?”
懷恩面露震驚之色。
雖然早就知道殿下有文采,曾有一首《沁園春·雪》驚艷四座,偶爾還有膾炙人口的佳句傳出。
但親眼看到殿下不假思索便能出口成章,如此直觀的才華,更令他心生畏懼。
文人墨客窮極一生追求的詩詞之道,殿下卻是信手拈來,這天底下似乎就沒有自家殿下不會做的事。
“說到底,詩詞這種東西是給他們那些文化人聽的”李徹頓了頓,臉上帶著笑意,“倒是忘了,你小子現在也是個文化人了。”
懷恩連忙低頭,連道不敢。
李徹沒在意,繼續道:“可是,天底下有幾個文化人,會在街邊小攤喝一碗豆腐腦呢?”
“來此喝豆腐腦的不過是尋常百姓,他們如何看得懂詩詞,再華麗的文字,也不如‘好吃’二字來得有用。”
懷恩不由得恭維道:“殿下仁慈,愛民如子。此事傳揚出去,又有殿下親筆在此,那位婆婆日后定是不缺客人,衣食無憂了。”
李徹搖了搖頭,輕嘆道:“世人本就該衣食無憂,又談何仁慈呢?治下之民吃不飽飯,乃是君主的過錯,我不過是在彌補錯誤而已。”
懷恩心頭一震,一眾親衛聽到此言,亦是心中動容。
人,生來便該衣食無憂嗎?
懷恩雖從小就入了宮,沒經歷過缺衣少食的生活,但也知道百姓疾苦。
大慶剛剛建國,正是恢復民生的時候。可不說遇見天災人禍,便是平安之年,絕大多數百姓仍吃不飽飯。
然而古往今來,沒有任何一個君主會說,百姓不能衣食無憂,是自己的過錯。
便是當今陛下也沒有這樣的胸懷。
懷恩忍不住喃喃道:“這世間,真有人人都能衣食無憂的那一天嗎?”
李徹微微一笑,沒再回話。
有的,兄弟,有的
自己的世界那個,雖然不能說全國人民皆是衣食無憂,但卻是很久沒出現過餓死人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