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我試試。”
青年學著她的樣子,向賽錢箱里投進了硬幣。
“還有什么要看的嗎?”她問道。
這邊的神社到處都是,每一個修得都差不多。清一色的亮紅色的木頭配上白色的墻,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看多了有些膩。
實際上她已經很久不走參拜流程了,就算面對神殿雙手合十,也沒有在許愿。她做那些參拜的動作,也只是為了給陸秋名展示一下罷了。
景點可以無聊,但儀式感不能少。
“那邊有神社的商店,我想去看看。”青年拉著她走向一個小小的窗口,“姐姐,我們買兩個御守吧?”
木格子擺著滿滿當當一大堆御守,每一個都很精致,讓人很難選。
“嚴格來說,這里是‘授與所(jyuyojyo)’,不是‘商店’。”常慧向他介紹道,“御守就是護身符,是神明保佑你的信物,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你付錢請的御守,應該叫‘初穗料(hatsuhoryou)’。”
看了半天,他終于做好選擇,要了一個朱印帳。風琴頁的小冊子,封面上印著春陽神社的圖案。
陸秋名走到一旁的朱印所,把小冊子遞給里面的人。
“御朱印”是一種特殊的紀念品,它寫在紙上,可作為參拜神社的證明。神社一般備有印好的紙供參拜者自取,如果帶著朱印帳本子,也可以請工作人員用筆現寫。
窗口里,神社的工作人員穿著整齊的神社制服,用毛筆在小冊子上寫著什么。他們表情嚴肅,動作一絲不茍,很有神職人員的氣場。
書寫完神社名字和年號日期之后,再蓋上神社專屬的朱紅色印章,這就是“參拜證明”。當然,神社會收取一定金額的“奉納金”作為香火錢。
“謝謝。”
御朱印寫完,青年向工作人員點頭致意,拿回了自己的本子。
常慧習慣了他的游客行為,干脆在一旁默默等著。
距離回家還有兩三個地方要逛,但她現在已經想回去睡覺了。
“或許神社有很多規矩和說法,但對我來說,這就是旅游的紀念品。”陸秋名小心地把本子收好,很自然地握住了她的手,“是‘參拜證明’,也是和女朋友一起出來玩的證明。”
“……有沒有人說過你很土?”她吹著小風扇,不滿地抗議,“出來玩就出來玩,什么都想買,不是‘來都來了’,就是‘留個紀念’。我看你呀,就差在樹上刻‘到此一游’了。”
“御朱印不就是神社官方的‘到此一游’嗎?”他笑著捏了捏她的手心,“往樹上刻字多不文明,還是這個有意思。”
“……”常慧失語。
合著給他解釋半天神社的儀式感都是白搭,任何名詞在他這都是同一句話。
到此一游。
…………
……
常慧跨過木制門檻,走進一座寺廟。
大東寺,七大寺之一,曾在90年代末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該寺廟最早建于8世紀,迄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歷史。大東寺幾經戰亂,曾幾度被燒毀。現在的大東寺,是1709年重建的版本。
寺的南大門很高,久經風霜的木制建筑安然矗立,等著信者們的道來。與神道教的神社風格不同,佛教寺廟多以深色為主,氣氛相對比較沉穩。
或許是因為建筑風格夠老,大東寺看上去很有威嚴感。據說,現今重修的大東寺,規模只有一開始的三分之二。
大佛殿內,一排排巨大的佛像安靜地俯瞰著人群。柰良時代社會動蕩,佛像承載了太多人們的希望。可以說,大東寺的建立,正是為了在那個天災人禍的動亂時代,向神明祈求一絲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