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其中沒有貓膩,那就是假的。
但陳余沒有深究,只因在他看來,“郡主”已經回歸朝廷,也就無謂去糾結。
林筱筱聽后,冷聲道:“哼,這群狗東西,我說朝廷怎會無緣無故命我隨京察團視察鳳梧縣,原來是有人想殺我”
林三道:“此前郡主入京拜訪太妃,便被莫名下旨加入東巡京察團,視察各郡。按理說,郡主不可干政,朝廷有此意屬實不該。當時王爺便深感不妙,但礙于是太妃建議,卻也不好拒絕。”
“如今想來,定是有人迫使太妃游說,意圖引郡主來鳳梧,借反賊之手殺人。”
林筱筱哼道:“如你所說,是本郡主那位皇帝堂兄想殺我了?”
“屬下不敢妄下定論,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說。”
“朝廷有削藩之心,已是路人皆知。首當其沖,便是我們淮王府。但淮州有先帝特許,肩負鎮守西境的重任。即便是當今少帝,沒有正當理由,也難以動搖我們的地位。但如果郡主死于鳳梧反賊手中,你說會發生什么?”
“本郡主若死于反賊之手,父王必會起兵為我復仇!”
“正是!王爺珍愛郡主如命,視如明珠。你若客死異鄉,不論兇手是誰,王爺必會復仇。那如果我淮州軍與反賊魚死網破,最終受益者是誰?”
“是朝廷沈路一黨!首輔沈路一直是堂兄削藩的鼎力支持者,我軍若與反賊拼個玉石俱焚,得益者,自然是他!而他乃堂兄的心腹,歸根結底是堂兄想殺我,并意圖打光淮州軍的家底!”
“郡主聰慧。反賊在云州已成氣候,此前皇帝數次暗中招安不成,石先開造反已成定局。這點,皇帝和沈路豈會不知?他們明知云州會反,卻仍下旨讓郡主趕赴鳳梧縣,便是有心殺人。同時,制造淮州與反賊的矛盾?!?/p>
林三深沉道:“淮州軍與反賊拼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屆時朝廷再出面收拾殘局,漁翁得利。而郡主之死,便是挑起淮州與反賊矛盾的關鍵導火索。故而,他們必須要讓郡主滯留鳳陽,死于反賊之手。”
林筱筱的拳頭握緊,“父王雖手握兵權,但未曾動過造反的念頭,皇兄竟聽信奸相讒言,意欲削藩。乃至不惜取我性命,簡直是昏聵!以我之死,制造兩軍矛盾,既可以借淮州軍除去反賊,又能令淮州軍大損,變相完成削藩?!?/p>
“父王手中的兵都打光了,皇兄也就無需忌憚我們。只怕轉頭就會下旨廢掉父王的爵位,把奸相的人安插進淮州三郡!哼,好一個如意算盤。”
經過幾個月的療傷,此時的林三傷勢已經大好。
聽林筱筱這么說,當即輕聲一笑:“無可厚非。身為帝君,陛下是不會允許藩王坐大的,即便淮州有先帝特許!加上淮州三郡富庶,是一塊肥肉,皇帝與奸相覬覦已久。”
“如今的朝野形勢,呈現三足鼎力。我淮州軍鎮守西境,有先帝旨意,皇權特許。不是諸侯,已成諸侯,朝中無人能撼動。反賊石先開擁數十萬綠林悍匪與各地叛軍,亦是割據局面?!?/p>
“皇帝雖還是名義天子,實則已經逐漸失去對地方的鉗制。沈路欺皇帝年幼,多進讒言,意圖把持朝政,豈會容許鼎立局面?引淮州和反賊相斗,已成他們必選之舉。”
林筱筱道:“那此番父王為我起兵,豈非正中朝廷下懷?”
“那倒未必。按照王爺的意思,一旦尋回郡主,便借以西境空虛為名,撤回淮州。讓朝廷自己去和石先開斗,我們置身事外?!?/p>
“此番可是父王親自領軍?”
“王爺身在幽州,由兩位公子負責帶兵?!?/p>
說到這。
林三躬身抬手:“如今錦衣衛已來,恐是來尋找郡主的。郡主一旦落入朝廷手中,必成人質。還請郡主迅速與我撤離,趁著山下那些人還沒注意到我們。應立即逃出去找到兩位公子,尋求庇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