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著給自己家漚肥,侍弄田地,但同時也沒有忘了水車和蓄水池的養護,水渠里有落葉都會有人給撿出來,生怕把這水渠給堵了。
來福春的日子紅紅火火,生機勃勃,一點都不像災荒次年,與周邊那些依舊在災后蕭條中掙扎的村落形成了天壤之別。
這巨大的反差,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在周邊的村子掀起了滔天巨浪。
“你們聽說了嗎?來福村已經能吃上肉了,每頓都能吃上飽飯。”
“可不是,我侄女就嫁到他們村,前日回娘家了,還給帶回來好多吃的,面色也紅潤,跟咱們這些人可不一樣。”
“到底咋回事兒啊?咱們這離得也不遠,為啥差距這么大呢?”
“哎呦,你還不知道啊?他們村兒去年冬天就在種地了,還在山上建了水池,從那山上往底下放水,六月里竟然就收了稻子,家家戶戶糧倉都滿滿的,這下子可不愁餓肚子了。”
“是啊,我也聽說了,還說他們種了新的莊稼,之前見也沒見過的,一根藤能結好幾串,隨便拔下一個來都夠一個人填飽一頓肚子。”
其他人聽得艷羨不已,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你們說要是咱們村兒也有那樣的本事,是不是也不用餓肚子?”
羨慕,嫉妒,還有渴望,在鄰村村民心中瘋狂滋長,各個村子的人都開始去找里正做主。
憑啥都是莊戶人家,人家能過上那樣的好日子,自己就不能了?
各村的里正也開始琢磨起這件事來,打聽清楚來福村的情況之后,幾個人就結了隊,一起來了來福村里正家。
“王老哥。”李家村的里正李老栓率先開口,臉上帶著懇求和深深的無奈,“咱們哥倆小時候也是一起玩兒過的,按理說不該提早些年的交情,可是村里日子實在是難過呀,要不然咱幾個老家伙也不會厚著臉皮上門。”
另一個人也說道,“是啊,也不知朝廷給的震災糧到底落到了哪個貪官的口袋里,去年村里死的死,傷的傷,好不容易挺過了災荒,如今年景倒好了,可是倉里沒糧啊,鄉親們瞅著來福村的日子,再看看自己的日子,心里苦啊。”
“王老哥,還請救鄉親們一把,來福村日子過得這么好,肯定是有啥手段,大伙兒也不搶來福村的好日子,只求能吃得上飯,把這一年給熬過去,老哥哥,你是有本事的人,還請幫我們一把。”
里正看大家如此,心里也十分難受,只不過他知道,來福村有今日并不是他的功勞,這會兒又哪里敢居功?
“你們可別抬舉我了,我相信你們也打聽到了一些事,我們村里能吃上飯,還是多虧了去年冬天賣力挖渠,再加上村里有個厲害的姑娘,去年種了些糧食出來,把種子都分給大家了,要不然如今日子也是一樣難過。”
幾個人互相看了看,李老栓說道,“我們多年的鄉鄰,還請老哥哥跟那姑娘說說情,能不能把水車圖紙給我們看看,村里的漢子們都表了態,說是就算累死,也得學著來福村把水渠給修了。”
“我們村兒也是,今年苦一點還能熬一熬,但是以后不能再苦了,這蓄水池和水渠修好,那可是長期受益的,再來一年干旱也沒那么慘了。”
“王老哥,我們村兒也要,但是我們也不會白要,圖紙要多少錢你們開個價,現在給不起,但我能寫借條,我們村兒一定會還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