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來村在這個絕望的旱季,因為林蔓蔓拿出的如山糧食,和她那鐵面無私的方案,艱難地運轉起來。
公倉設立在林氏祠堂,由里正和族老看守,又有人日夜巡邏,賬目清晰,出入嚴格。
每天清晨,在村頭大樹下按戶籍冊點名,按人頭領取當天定量的口糧,多半是紅薯或土豆加一點磨碎的玉米面,領糧的隊伍井然有序,雖然人人面帶菜色,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
青壯勞力被組織起來,一部分負責每日從遠處的水渠挑水回村,分配給最需要的人家。
一部分組成巡邏隊,日夜在村里巡視,防止偷盜和哄搶。
林蔓蔓更是忙得腳不沾地,她不僅要統籌安排,還要侍弄自家的菜地,這片菜地不在充公的范圍內,她還要靠著菜地積攢本錢。
地里的蔬菜還在不斷出產,只不過比平時長得差了一些,西瓜也在不停采收,全部都賣給了醉仙樓。
當知道醉仙樓收西瓜的價格再次攀漲時,村里又炸開了鍋,冒出了一點不好的言論。
只不過下午林蔓蔓就帶了幾袋糧食回來,全部充入了公倉,那些言論還沒有來得及播散,就被殺死在搖籃中了。
很多人一想到最開始自己的惡意揣測,再看看林蔓蔓的所作所為,心頭愧疚難當,挑水的時候都會給林蔓蔓家多挑一些,讓她好好照顧地里的菜和西瓜。
林蔓蔓直說了,“把菜養好才能留種,我可是答應了大家的,來年想種菜的都能種上。”
日子在饑餓與希望交織中一天天熬過,公倉的糧食在穩定消耗著,林蔓蔓經常算賬,估算著,只要撐到秋末,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因為有了這個方案,孫老漢這樣的人家也得以生存下去,他們并沒有拿什么糧食出來,因為實在是沒有。
但每日能按人頭數分到口糧,孫老漢等人感激得淚流滿面,村里人也漸漸明白這么安排的意義所在。
同舟共濟,這就叫同舟共濟。
而那幾戶不肯合作的人家,最開始還說些風涼話,說什么拿自己家的糧食喂沒用的人,簡直是蠢貨。
而如今,他們的日子卻一天比一天難過,守著那一點可憐的存糧,坐吃山空,已經入秋了,還是沒有下雨的跡象,這些人也開始慌了。
看著別人家每天都能領到救命的食物,再看看自家孩子餓得嗷嗷直哭,這些人不后悔是假的。
而現在規矩已經定下,他們還想加入進去絕無可能,不管日子過得有多艱難,里正和族老都不可能同意的。
同樣崩潰的還有林家,全家人已經餓了兩三日,如今只能靠著林長慶和林長平的工錢過日子,只不過糧價飛漲,他們那點兒工錢根本買不到幾斤糧食。
一天早上,朱氏挎了個空籃子,趁著領糧隊伍散去,磨磨蹭蹭地到了公倉門口,對著守倉的王嬸子,臉上擠出比哭還難看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