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長飛廠之前,李干直接向宮老的辦公廳提交了一份報告,洋洋灑灑兩萬多字,從郭剛、郭祥林父子案說起來,延伸到當前經濟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變化以及問題。
這份報告引起了宮老的高度重視。
李干其中一個觀點一針見血——經濟社會在發展,原來的一些制度和方法,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無法適應,必須要做出改變。
渦扇-18的裝機試飛,讓那對禽獸父子耽誤了整整一周的時間,進度這就拖沓了。
慘水航油事件,也暴露出了轟-6b的油箱設計存在缺陷。
左右機翼油箱的閥門,是為了讓兩邊油箱燃油余量保持一致,讓飛機保持平衡,但是卻沒有考慮到油品問題。
這種超低概率的問題,沒有考慮到也很正常。
但是,現在既然發生了,就必須要對油箱進行重新設計了。
李干要求研發團隊將轟-6c的油箱改為統一油路供應,并且增加一套備用油路,采取總線設計的思路來進行設計。
方案拿出來后,不但優化了油箱的配置和油路,還實現了減重200公斤。
飛機減重200公斤,就能多帶200公斤負重,對飛機性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老毛子的材料不行,他們在搞蘇-27的時候,是利用打孔的方式來實現減重,而211廠是老毛子的幫助下建起來的,當年搞殲-8的時候,飛機飛不出超音速,太重了,他們的辦法也是打孔,結果就是機身結構受到了影響……
如此反復,死循環。
殲-10則不然,大量采用了先進的復合材料,讓機身結構強度和空重形成了和諧局面。
這種單發戰機的最大載彈量高達9噸,不單單是因為航發力大出奇跡,還和大量采用復合材料、飛機空重輕有重要關系。
摻水航油事件,也讓部隊里多了一個部門——油品檢驗。
同時,薛學力在思考航發的耐油性能,說白了就是即便是使用一些油品有問題的航油,發動機也不至于停車。
動力衰退總比停車好!
哪怕發動機壽命大減,也要確保飛機能飛回來!
要不是李干的飛行技術高超,02號轟-6b就真的飛不回來了。
各個核心部件的研發團隊全馬力運轉起來,李干沒有返回985廠了,就駐在了長飛廠,盯著這里面的幾個項目,親自做試飛工作。
轟-6c的設計方案不斷調整優化,李干索性一步到位,在該機上大量采用輕量化材料,把所有的細節全部進行優化處理。
就跟買車一樣,本來預算10萬,買個緊湊型家用轎車,c級車,代個步什么的。
到了店里一看,加1萬多能多好幾個配置,感覺性價比很高,再加1萬多,動力更強,再一看,嚯,奔15萬了,一想,既然決定買了,不在乎多那兩三萬塊。
突然發現,咬咬牙再加2萬塊,都能買b級車了,就這么一路往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