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但是這是朕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何大師之前沒有跟隨太子留在應天,反而要來到北平呢?”
姚廣孝眼珠一轉,便回答道。
“貧僧在應天出家多年,看倦了應天的風景,自然也想出去走走。更主要的是,太子和皇上都是日理萬機之人,貧僧才疏學淺,難堪大用。倘若留在應天,既做不得官為皇上太子分憂,又難以耽誤皇上太子時間,講經布道。”
只能說姚廣孝說的是有理有據,讓心思縝密的朱元璋也挑不出毛病。
“那大師覺得,朕這四兒子燕王朱棣是個怎樣的人?”
“燕王年輕有為,英武不凡。而且心思縝密,治理封地有方。實在是當世的英才,都是繼承了皇上的優點。”
朱元璋微微一笑。
“那既然大師覺得燕王如此完美,那您覺得,他能當得了皇上么?”
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姚廣孝直接哈哈一笑。
“當不了,絕對當不了!貧僧之前說過,以后的大明,需要的是仁治,燕王本質上還是屬于武將。論治國和威望都比不上太子。大明已經不需要第二個馬背上的皇帝了。所以依貧僧之見,燕王最適合的,就是當大明的一把利刃,奉天子之命,保家衛國,開疆拓土,才是他最擅長的事情。”
很顯然,朱元璋對這個回答很滿意
“那咱只剩下最后一個問題了,就是有關大師的。”
“皇上請說。”
朱元璋繞著姚廣孝直接轉了一圈。
“人家都說,人活在世上就會有貪圖的東西,每個人都是一樣,咱就想問,大師在這世上,到底貪圖什么?”
姚廣孝也沉思了許久,在思考朱元璋話里話外的意思,最后卻是一笑。
“貧僧乃是出家人,不求銀錢功名,更不貪圖美色享受。一切對貧僧來說,皆為過眼云煙。倘若說現在所圖,便是一頓上好的齋飯,吃飽了便能常伴青燈,多念幾卷經書。”
朱元璋卻笑著搖搖頭。
“不對,我看大師求的應該是名吧,而且還不是小名,是流傳后世的大名。”
“那貧僧就借皇上吉言,希望日后能開宗立派,甚至超脫飛升。那也能在這青史里,留下我道衍和尚的名了。”姚廣孝的反應很迅速,回答更是滴水不漏。
朱元璋便點了點頭。
“那就祝大師早日超脫,不過這名可是分為美名惡名,還希望大師不要誤入歧途。哈哈哈,告辭了!”
姚廣孝正要起身相送,卻被朱元璋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