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吶,咱聽說你這些年在太原干得還不錯。強兵精武,很有成效,都把那蒙古韃子打退了一波又一波,說實話,咱為你驕傲。”
朱棡吐了口西瓜子,嘿嘿一笑。
“父皇,這有什么說什么,這打仗我可從來沒含糊過,這太原可是對抗蒙古人的前沿陣地,我和太原的守軍不能說戰無不勝,可最起碼沒認過慫!”
“好啊!說得好!這才像咱的兒子。咱確實沒看錯你。咱當初派你們哥幾個,來這軍事重地當藩王,也是考慮的這個問題。結果當時朝中那些老頑固還反對,跟咱鬧了好一陣子。”
朱棡猛地站起,將手中的瓜皮一扔單腳踩在了椅子上,一頓慷慨激昂。
“那是說明父皇你有遠見!朝中那些老頑固懂什么?他們會帶兵打仗么?他們懂天下大事么?把他們編入軍中,都活不過三場仗!這大明就不能聽那幫酸文人的,還是得腰桿子硬!”
朱元璋也笑了,笑著看向朱棡。
“那你要是這么說,你大哥可也算文人,那他的話咋辦,你聽不聽?”
一提起朱標,朱棡直接就換了一副嘴臉。
“那我大哥能算文人么?他是咱老朱家少見的文武全才,那是主持大局的人,我不聽他的我聽誰的。”
朱元璋哈哈大笑,他是真知道自己家的老三是個什么德行,只能說,自己家的老三朱棡,是一個頗為可愛的人。他平時心直口快,最重感情,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標的話,他從來都會謹記在心。
作為一個統治者,朱棡可能不算合格。但是作為一個兒子,作為一個兄弟,他絕對是滿分。朱元璋其實也想好了,朱標如果繼了位,那朱棡絕對就是朱標的帶刀侍衛,擎天保駕之臣。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上一世,朱標和朱棡兩兄弟去世后,朱棣從朱允炆手中奪得天下之后,便說朱棡是朱標的同黨,倆人好得跟穿一條褲子一樣。朱允炆當初也說,要是我三叔還活著,我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場,由此,朱標和朱棡的關系可見一斑。
朱元璋對于朱棡也是非常重視的,要不然不會派他到軍事重地的太原。奈何上一世,朱棡居然也走在了朱元璋前面,朱元璋又體驗了一次白發人送黑發人之痛,最后僅僅過了兩個多月,朱元璋便郁郁而終。
“行了,老三,那你對于民生上,做了什么事,也跟咱講講,畢竟大明的藩王可不是將軍,只能打仗不行,咱給了你太原做封地,你也得學會治理,跟咱說說,你上位期間,為老百姓都做了什么事。”
一提到治理封地,朱棡也有些面露尷尬,但是他也沒啥虧心事,就大大方方地承認了。
“其實上位就藩之后,我就按照父皇和大哥說的,鼓勵發展農業,發展商業。最主要的還是鼓勵老百姓開墾荒地,然后就是大哥那農業部整的那些種子和紅薯,咱都分派給老百姓去種了,收成還不錯,其次就是也修了河道,方便農田灌溉。也給窮苦的人家送去過糧米。”
朱棡倒確實是實話實說,這一點朱元璋心里也有數,畢竟他早就暗中調查過了。
“行,算你小子有長進,那帶咱去你這個晉王府逛一逛吧。”
朱元璋此話一出,朱棡確實有點面露難色。
“父皇……真的要逛么,要不咱先去看看士兵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