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經拿到了一點好處,趕緊滾回家種植蘑菇吧。
這玩意兒的產量是挺高的,一個菌包能收割好幾茬的蘑菇。
一次就能產出足夠他們吃的蘑菇了。
這玩意兒是家養的,但是種是從大自然里面借來的,擁有極好的品質。
如果再來一只小雞兒燉一下,怕是能把人眉毛都鮮掉。
榆樹囤的田埂上,總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村民蹲在稻穗旁,手指輕輕拂過飽滿的谷粒,眼里的笑意藏不住。
有的村民甚至帶著自家娃來認麥穗,指著沉甸甸的稻穗說:“瞧見沒?這就是咱冬天能吃上白米飯的指望,都是社長帶給我們的希望,可得護好了。”
自打趙威決定分享蘑菇菌種,村口的曬谷場就熱鬧起來。
每天天不亮,鄰村的人就背著筐來了,排著隊領菌種,嘴里還不停念叨:“趙社長真是大好人,自家糧食夠吃了,還想著咱們。”
趙威站在曬谷場的高臺上,手里舉著個菌包,大聲講解:“這蘑菇得種在陰涼處,溫度保持在二十度上下最好。每天噴三次水,不能多也不能少,瞧見菌絲發白就等著收第一茬……”
村民們聽得認真,有識字的人還掏出炭筆在煙盒上記著,生怕漏了哪個步驟。
黃毛在一旁幫著分發菌種,時不時插句嘴:“記住了啊,這菌包得用稻草蓋著,跟伺候小娃娃似的,細心點才能長得多!”
有個李家坳的漢子舉著手喊:“趙社長,這蘑菇收了能換糧食不?俺家娃想吃白米飯想瘋了!”
趙威笑了:“等你們種出蘑菇,咱村組織個集市,用蘑菇換稻子、換玉米都行,公平交易。”
人群里頓時炸開了鍋,歡呼聲差點掀翻了曬谷場的茅草棚。
誰也沒想到,這不起眼的蘑菇,竟能成了連接各村的紐帶。
可熱鬧歸熱鬧,護糧的弦絲毫沒松。
民兵們帶著獵狗在稻田周圍巡邏,鐮刀別在腰上,眼睛瞪得溜圓。
有天夜里,真逮著個想偷割稻穗的外村人,被柱子他們扭送到公社,罰了三天苦力,這事傳開后,再沒人敢打歪主意。
而這個時候,云秀的肚子越來越大,三胞胎讓她有些吃力,為了好生產,被林清和逼著,每天傍晚都要拉著趙威去田埂上走一圈。
風吹過稻浪,沙沙的聲音像在唱歌,她摸著肚子笑:“咱孩子明年這個時候,應該能看到新的稻穗了吧!”
“咱們到時候,應該種不了了吧!唉……這或許會是咱們村唯一的一次水稻種植了。”
要知道,尋常時候,十月分的窩棚囤就已經開始降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