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那些入侵兗州的黃巾賊被招安勞改,如今都在老老實實的屯田,可青州黃巾不只入侵兗州的那些,留在本地的也有很多。
有管亥麾下堪比正規軍的黃巾賊,有和張饒等人差不多的黃巾賊,還有正常種地只在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揭竿而起的黃巾賊。
在青州易主之后,外出作亂的黃巾賊都被登記造冊加入勞改大家庭,小部分、不對、應該是特指管亥及其手下那些打著黃巾旗號的正規軍,那些家伙直接編入正規軍,至于數量最多的平常正常種地只在日子過不下去的時候揭竿而起的百姓們,他們藏好頭巾后又是溫順無害俯首帖耳的普通百姓。
新來的州牧大人以為青州的百姓和別處的百姓一樣溫馴,但青州本地人卻都知道這些看上去馴良的百姓悶聲辦大事的時候有多厲害。
州牧大人推行均田制,要把世家豪族的地盤和人口都清點一遍。
壞消息:家底兒被人查了個干凈。
好消息:只是查家底兒不是抄家。
現在的情況就是,頭頂時刻懸著一把利刃,誰敢露頭就削誰。
說好吧,頭頂時刻懸著一把利刃;說壞吧,利刃還沒開始削他們。
如果需要對抗的力量只有頭頂的利刃,世家豪族肯定會聯合起來把新來的州牧趕出去或者直接弄死,偏偏他們現在不光有兵強馬壯的州牧,還有時刻盯著他們的“溫順”老百姓。
荀州牧在青州推行均田,百姓分到的田地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土地就越少,平民的數量越多,世家豪族能控制的人口數量就越少。
按理說世家豪族應該憤而造反,但是、但是他們實在不敢。
換個角度來想,能分到田的百姓越多,動不動就系上頭巾燒殺搶掠的刁民就越少;愿意造反的刁民越少,他們能保住的財產就越多。
就跟前幾年似的城里城外到處都是反賊流寇,他們有再多的地又有什么用?就算有收成,收上來的還不夠賊匪搶的。
不如現在,雖然不能再暗戳戳搶占田地搜羅佃農,但是好歹能保住他們可憐的糧倉,總體來說還是利大于弊。
反對均田?
他們要是敢把話說出來,等不到州牧大人派兵抄家就會迎來等著分地的老百姓的鐵拳。
指望青州的百姓能忍氣吞聲,做夢去吧。
然后就是現在的情況,阿飄陛下飄遍青州也沒找到刺兒頭,只免費看了幾場兄弟鬩墻父子反目的大戲。
很難說新來的州牧大人到底知不知道治下“溫順聽話”的百姓的真面目,讓趙大陛下來評價,他覺得那小子純粹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什么叫過些天到徐州一定有他大展拳腳的機會?這是知道徐州百姓不像青州百姓一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確信徐州世家豪族會反抗?
行吧,話是他自己放出去的,干活就干活。
……
青州的大軍如狼似虎,一時間天底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州。
以前只知道徐州牧陶謙很有能耐,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能讓徐州從世荒民饑變成物阜民豐的福地,沒想到徐州富庶的表象下還有那么多見不得人的腌臜事。
檄文上寫的是真的嗎?下邳國國相笮融和陶謙到底是什么關系?陶謙為什么愿意縱容他在眼皮子底下胡作非為?
可惜陶謙已經病的神志不清,不然他會感受到什么叫謠言猛于虎。
青州和徐州開戰,沒有人看好徐州,也沒有人會不自量力的派兵過去救援。
且不說那個作惡多端的笮融,陶謙能和孔融玩到一起能是什么好人?
之前荀小將軍率軍親赴北海解黃巾之圍是什么下場他們都看的明白,被請過去的援軍尚且被罵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主動派兵去救援鬼知道會被罵成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