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重用外戚宦官估計也是看到了弊端想解決,只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最終搞成了天下大亂。
名聲是個好東西,對于在乎名聲的人而言,抹黑他的名聲比直接要他的命還難受,對于不在乎名聲的人來說……
這年頭想當官就得有好名聲,不管是真的好名聲還是經營出來的好名聲,總之必須得有。不在乎名聲就等于放棄仕途,除了極少數真的不在乎前途的人外幾乎沒人不在乎名聲。
名利場是士族的一言堂,不過也不是沒有破局的法子。
正好這次來的是二鳳爹,回來的路上他們倆沒少討論開科舉可能遇到的阻礙。
討論出來的結果就是,還得拳頭大才行。
科舉取士出現在隋朝,隋文帝楊堅初步以分科考試的法子取代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之后隋煬帝楊廣設立進士科正式確立以考試成績作為選拔官吏標準的制度,如此來將選官的權利從士族手里奪走,也由此開始打破門閥壟斷。
不過科舉取士畢竟是個新東西,唐初的君臣也沒少研究這玩意兒到底哪兒好哪兒壞。
唐初的科舉好歹有隋朝的前例當研究對象,他們在九品中正制還沒出現的時候就搞科舉連個研究對象都沒有,怎么說全靠他一張嘴。
沒有研究對象也不全是壞事,至少可以麻痹一下那些不知道科舉取士是什么世家大族,在所有人都沒反應過來的情況下溫水煮青蛙悄悄開搞。
這世上聰明人是少數,等到大部分世家都反應過來科舉取士意味著什么,到時已經躋身官場的寒門勢力也不是他們說掐死就能直接掐死的了。
計劃通,開始忽悠。
啊不,開工。
荀小將軍鄭重其事的說道,“陛下,青州、兗州經過此番戰亂急需休養生息,然而兩州的官署都損失慘重,實在沒有足夠的人手來安撫百姓恢復民生。”
“是這樣,的確是大問題。”小皇帝也鄭重其事的回道,“所以小將軍想當青州牧還是兗州牧?或者北方牧?鎮北大將軍?”
“咳咳咳咳咳——”楊彪被口水嗆了一下。
他在旁邊看著都能胡說八道到這個地步,他不在旁邊的話是不是就直接請小將軍登基了啊?
小皇帝給官給的大方的很,雖然他手里一點實權都沒有,他任命的官也都是些有名無實沒啥用的空頭口號,但是他們家小將軍能憑本事把有職無權的官位變成有職有權的好官,和他親自封小將軍當實權大官完全沒有區別。
身為傀儡皇帝卻能任命實權大官他驕傲了嗎?
是的,他驕傲!
楊彪:……
荀曄:……
小皇帝語出驚人,不只楊太傅驚到,荀小將軍自己也懵了。
當、當著他的面商量啊?是不是有哪里不對勁?
雖然他本來就在北方幾州里挑挑揀揀,但是天下畢竟還沒改姓荀,他可以私底下挑挑揀揀,卻不能將事情捅到明面上來,這樣顯得他很那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