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成本和蔡侯紙差不多,那大漢將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荀曄就知道見多識廣的楊太傅關注點肯定和韓胤那種庸才不一樣,這不,上來就能問到點子上。
巧了,他也不是庸才,他是腦袋瓜特別靈活的大忽悠。
“太傅,此法乃仙人所賜,府上匠人鉆研數月才略有所得,印書時少有差池便全本皆廢。”荀小將軍睜著眼睛說瞎話的本事已經練的爐火純青,在皇宮里也不影響他發揮,“此前剛印出來時被人看到,那人愿出千金相求。”
他們對雕刻都不陌生,這年頭印書少見,印璽卻到處都是。只要給工匠提個醒讓他們轉換思路,雕版印刷能讓他們玩出花兒來。
最后一句說的委婉,但是意思卻非常明確。
一本千金,還是對面自己報的價,他什么都沒說。
工匠動手刻印有價值,神仙入夢教他怎么做無價,所以他也不知道這書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楊彪神色復雜,“此書甚好。”
“書簡太不方便,太傅您還有什么想要的書,小子回去安排匠人專門給您印了送來。”荀曄以小輩自居,不著痕跡的拉進關系,“不過印書需要時間,得等一兩個月才能拿到。”
楊彪糾結了一會兒,到底還是扛不住輕薄簡便的書本的誘惑,“你有心了。”
荀曄眉眼彎彎,“叔祖特意叮囑過,小子不敢不上心。”
他說什么來著,沒有讀書人能抗住這個誘惑。
世家大族都是經學傳家,汝南袁氏治孟氏《易》,弘農楊氏治歐陽《尚書》,楊太傅的曾祖父楊震甚至被譽為關西孔子。
他印書之前打聽的明明白白,就算市面上沒有流傳也得想法子把各大世家的傳家寶都印出來。
市面上沒有流傳怎么了?當他荀氏的知識儲備是鬧著玩的?
拜托,看看他的姓。荀,荀子的荀。他們潁川荀氏是荀子后人,溯祖追宗完全不帶怕的。
呵,正經起來他地下依舊有人。
當朝世家大族大部分都專門鉆研某一部經出名,不過他們家長輩不太一樣,自大家馬融遍注群經之后大漢就開啟了全面注經的時代,他們家長輩走的也是遍注群經的路子。
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儒家經典都能拿出來說道說道。
太傅是長輩,又有他們家叔祖的交情在,就算印書不容易也不能忘掉太傅這一份兒,這是他身為小輩的孝敬。
少年郎的漂亮話聽的楊太傅心情極好,早就聽荀慈明說他這位侄孫嘴甜,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小皇帝眼巴巴的看著倆人相談甚歡,相插話也插不進去,只能委委屈屈的回去坐好。
如果他從今天開始好好學習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會有神人入他的夢讓他醒來就變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戰神皇帝嗎?
不確定,但是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