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這樣一番繁復禮節后,一個時辰已過去了。
今日既無急奏,亦無科參,便按兵部與都督府、戶部、刑部與大理寺,吏部與都察院、禮部、工部的順序依次參奏,而后便是御史臺糾劾。
兵部尚書率先出班奏道:“甘肅鎮總兵上報,言軍中三月未發餉銀,恐生變故。
”江書鴻的眼風便掃到了戶部。
戶部尚書向后看去,右侍郎急忙出列解釋:“去歲雪災,百姓生計困難,致使稅銀短收,如今太倉存銀僅夠按時發放京官俸祿。
”這事有些麻煩。
百姓交不上稅,非偷懶耍滑之故,而是天災無常,人力難以抗衡,朝廷自然不可逼稅太緊。
軍中的餉銀卻也不可拖欠,本就是賣命的官兵,斷不能短了他們吃用,否則軍心不穩,社稷有危。
江書鴻沉吟片刻:“調內庫銀十五萬兩,撥與太倉,待次年稅款收齊再補回。
”內庫雖是皇帝私產,卻也是民脂民膏所得,補貼國庫自是無妨。
只是……“另傳旨甘肅鎮,凡克扣軍餉者,無論官職,立斬不赦。
”說著目光掃過都察院隊列,左都御史立即會意出列:“臣即派御史暗訪邊關。
”江書鴻頷首。
領軍打仗的權力被自己拓寬了,邊關的督察就要更嚴。
這不是一時旨意能布置妥當的,需妥善制定配套的制度。
江書鴻暗暗把此事列入議事的范疇里。
此事一畢,之后便無太大波瀾,直到禮部尚書戰戰兢兢出列,捧著奏折的手微微發抖:“江南鄉試有生員聚眾鬧事,揭發考官收受賄賂。
現已鎖拿涉案考官三人,請陛下圣裁。
”江書鴻接過嚴祿平轉呈的奏本細看,越看越心驚。
這其中證據確鑿,無可抵賴,然而如今才被聚眾揭發,之前已有多少學子蒙受此難?科舉事關選官,官吏關乎社稷,此事不可輕。
“革除涉案者功名,流放瓊州。
另派翰林院學士重考江南舉子,朕要親眼看看這些學子的墨卷!”江書鴻的聲音在殿內回蕩。
她確實需要親手提拔一些學子,只忠于她的學子,就如那些忠于蕭景明的朝臣一般。
說起那些朝臣,其中曾得了蕭景明授意彈劾江書祺的御史大夫左氏等人,先是得了皇上的令,說是不必彈劾了,緊接著就見皇上以雷霆之速,強勢定下了放權給邊關將領一事。
心思活泛的就開始猜測,皇上這是欲揚先抑,準備先叫他們大肆彈劾,才好在文官群起反對那道詔書時,發脾氣發得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