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算受傷的人數(shù)。
而魏軍降卒約莫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說這輪攻城他們付出了三四千人乃至更多的傷亡。
要不是有戎人督戰(zhàn)。
傷亡近乎一般的情況下,尋常軍隊早都崩潰了。
按照呂望的說法。
魏軍降卒愈是死傷慘重,愈是容易臨陣倒戈。
畢竟下次他們再讓戎人逼著強攻東山府,很可能都要全軍覆沒了。
人都是怕死的。
當初他們投降戎人便是為了活命,可投降戎人后還是要死,那他們豈不是白投降了。
“薛都尉,剛才聽下面人說,您一箭射死了前來督戰(zhàn)的戎人首領,怪不得戎人突然匆忙鳴金收兵了。”
之前衛(wèi)超都在其他地方與登上城墻的魏軍降卒廝殺,根本沒注意到戰(zhàn)場發(fā)生的情況。
還是去清點傷亡重整兵馬的時候有人告訴了自己。
對此他都不禁感嘆,薛云在戰(zhàn)場上屢屢都有不可思議之舉。
“屬下也聽說了。”
周林附和了一句。
不同于衛(wèi)超的大驚小怪,從跟隨薛云到現(xiàn)在他都早已習慣了。
“我確實射中了前來督戰(zhàn)的戎人首領,但我不敢肯定是否射殺了對方。”
薛云神情漠然地搖了搖頭。
強弓重箭的有效射程非常遠,問題是當時戎人首領離他有數(shù)百步之外。
強弩之末的一箭未必能射死對方。
“無論對方有沒有死,至少此舉大大提振了下面人的士氣與信心。”
衛(wèi)超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偏向于軍事方面。
事實上在戎人發(fā)起攻城前,他內(nèi)心深處對于守住東山府是缺乏信心的。
誠然。
他們有薛云這樣威望勇武兼具的主帥。
問題在于打仗是講究整體性的。
如果麾下士卒的戰(zhàn)斗力太弱,個人再勇武也無法力挽狂瀾。
自從來到東山府,衛(wèi)超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軍營里。
故而他是非常清楚薛云麾下這幫士卒的戰(zhàn)斗力。
基本上除了薛云的親衛(wèi)兵馬,其余士卒說是一群烏合之眾都不為過,完全不堪一擊。
依靠這樣的士卒來守城,換了誰都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