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她最近跟狗蛋娘走得挺近的,狗蛋娘這人又熱心,這事,肯定能成。
“你喜歡紀家老二?想要我?guī)兔φf媒?”
狗蛋娘大喜,這紀家老二也該到娶媳婦的年紀了,老大就比他大一歲而已都四個娃的爹了。
這個年代兄弟姐妹大部分都只是隔一歲,畢竟沒有避孕的年代,生的娃多,生到不能再生為止。
不過紀家的情況有點特殊,老二隔老歲,后面的孩子只是間隔一年。
紀君勇如今二十六歲,在這個年代來說,算是老男人了。
“麻煩嬸子了。”楊敏害羞地說道。
“可這種事情,應(yīng)該由你爸媽來跟我說呀。”
“他們這不是怕配不上紀家嗎?臉皮薄,不好意思,但是我真的喜歡紀二哥,沒有他我活不下去的那種。”
“你們家確實配不上紀家,不過紀家不是那種家庭,我且說說吧,但我事先說好了,這事不成,你不能怪嬸子。”
“那是自然的,不管成與不成,這謝媒禮,我都得給。”
在他們這里,謝媒禮就是兩斤豬肉,兩條魚,寓意著好事成雙。
狗蛋娘雖然沒有做媒的經(jīng)驗,但動動嘴便能夠得到這么多好處,她高興啊。
于是這事,她便答應(yīng)下來了。
……
林染染養(yǎng)傷的日子沒消停幾天,交建組的頂尖技術(shù)員們便接踵而至。
他們個個打著探病的旗號,懷里卻揣著厚厚的難題記錄本——那些常年讓工程隊束手無策的流沙隱患與山體滑坡難題,竟被這個“門外漢”用跨界思維輕松拆解。
當技術(shù)員們帶著林染染的方案在施工現(xiàn)場驗證成功后,一場不動聲色的“技術(shù)圍獵”就此拉開序幕。
“這樣的行家可不能錯過!”抱著這樣的念頭,技術(shù)員們成了紀家的常客。
林染染無奈之下,只得每天硬著頭皮指點一二。
好在她在現(xiàn)實中涉獵龐雜,連刷短視頻都不忘琢磨技術(shù)原理,那些看似零散的知識竟在此刻派上了用場。
不過她也立下了規(guī)矩:“想討教可以,但得給這條路添把力。”
在她看來,早日通車是懸在心頭的夢。
技術(shù)員們本就覺得每日奔波很麻煩,于是紛紛掏出壓箱底的方案——有人貢獻了改良版的固沙工藝,有人優(yōu)化了滑坡預(yù)警系統(tǒng)。
更有甚者親自蹲守工地,手把手教工人用高效工法開挖路基。
一來二去,工期竟比原計劃縮短了近三成,蜿蜒的山路在眾人合力下,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遠方延伸。
林染染也因為幫技術(shù)員們解決了大難題,獲得了很多獎金。
他們甚至還想聘請林染染當技術(shù)員,但林染染拒絕了。
……
“嬸子,您還沒跟紀家說我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