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難不成你要本王投降,把脖子伸出去讓他們砍嗎?!”
“父王,兒臣并非這意思。”田弼連連擺手,解釋道:“兒臣認為光是在安平和高唐囤兵,恐怕還不夠。還有大野城援軍即將抵達,我們還得繼續分兵,堵截援軍。寧闕此人打仗喜歡劍走偏鋒,利用敵人的要害缺陷。父王請看,這是高唐的歷山,昔日曾被馬家軍所占據。我們守住高唐,他也能帶著三萬大軍從歷山堂而皇之地過去。”
這也不是田弼有多聰明。
純粹是他仔細研究過寧闕的戰術。
他的戰術就是沒有戰術。
先制定好戰略目標,然后隨機應變。
這樣的統帥極其難對付。
甚至比先前的老寧王還難打!
但有一點,寧闕相當體恤士卒。
不論怎么打,他都力求減少死傷。
在草原二渡大河,以大迂回穿插。
假意攻打朔方,上演苦肉計。
這回繞路臨淄港,穿插至膠東。
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減少死傷。
所以,田弼能斷定寧闕不會強攻安平或是高唐。因為這兩處地方肯定會有守軍,不論是為了搶時間,還是要減少死傷,寧闕都不會強攻。
那么就只有可能是繞路!
聽到他這么說,田仲勛也是逐漸恢復平靜,眼神都變得清澈了些。
“那你有何想法?”
“高唐和安平需要派人守,但不需要太多,兩三千就足夠了。”田弼指向歷山,“按照距離來看,寧闕最有可能的是從歷山走。我們只要派遣重兵守住歷山,屆時居高臨下就能擋住他們。”
田仲勛沒有立刻答復。
而是來回反復地看著沙盤。
同時仔細思索著田弼說的話。
最后又看向其余謀臣武將。
“你們覺得弼兒說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