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八個字!”
“哦?”
“囤戍守邊,勸民牧羊!”
“何解?”
寧闕緩步走向中間。
抬手指向地圖。
“首先在軍中征集消息,戍卒可選擇是否留在朔方。若是想回家的,便讓他們回去。留在朔方的,則可將其至親遷來。同時分給他們牛羊戰馬,由他們負責放牧。”
“士卒也是人,也有其需求。妻兒遠在千里之外,心里也不踏實。此外戍邊最麻煩的就是輪戍,畢竟戍卒就待兩年,無法形成有效的戰斗力。如果長時間戍守,他們更能適應當地,對付胡戎也能更有經驗!”
寧闕自信一笑。
所言卻是令百官嘩然。
猶如洪鐘大呂,震耳發聵。
實際上這并不稀奇。
古代王朝也經常用到。
就是所謂的屯田戍邊。
最早是西漢時期的晁錯提出。
哪怕在現代社會,同樣有運用。
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生產兵團。
主體結構上是一樣的。
細節上肯定不同。
奉帝旋即是坐直了。
他就知道寧闕肯定有想法。
抬手讓太史令提筆記錄。
“小寧,繼續說。”
寧闕抬手指向朔方,繼續道:“其實朔方短時間內并無危險。遼國主力已被擊潰,很難再反抗,完全能減少戍卒的數量。”
“馮國公從雁門至朔方,修有諸多衛所。臣認為這衛所可以繼續修,同時結合戍卒。以衛所為核心,將戍卒分散于各地,相當于是化整為零。奉人不是只能種田,就算放牧也不會遜于人。”
“對于單身的戍卒,則以奴婢和胡女為獎賞,幫助他們在朔方成家立業。他們分散于各地也是冒著危險,大奉也可保障他們的權益。如果遇到敵人襲擾,他們可以快速反擊。只要殺了敵人,就能得到一半的戰利品為己用。”
寧闕是滔滔不絕地說著。
這其實就是以利誘人。
朔方本就危險。
胡戎很可能會南下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