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
道一忙說:“謹尊師命。師父讓我去哪,弟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p>
張志仙欣慰地點點頭。師徒二人便開始商議去大都的事情來。
當年夏末,以全真掌教真人齊志誠為首的三十余人從終南山重陽宮出發,歷時近兩個月抵達大都。
此時,中原北方已在忽必烈統治下二十多年,各地呈現出一派太平景象。途徑各城的地方長官也都對全真道長們禮遇有加。只是道長們心事重重,不敢過多停留。
元時的大都即現在的北京中心城區。整座城為方形,每邊長約十里。城墻上共有十二道城門。街道筆直寬闊,呈網格狀布局。站在一扇城門上,可直接望見另一頭的城門。
城中到處是華麗的宮殿和房屋,城內外遍布大型市場,各國商戶云集,各種奇珍異寶都有售賣,光載運生絲的大車每日往來就有不下一千輛,是名副其實的東方世界中心。
全真教的長春宮并不在城中,而是坐落于西南城角外數里的地方。這里離城很近,可以隨時入城,又免去了城中的嘈雜,是理想的修道場所。
長春宮得名于全真七子之一的長春子丘處機。當年丘處機遠赴西域覲見成吉思汗,受到三次接見。其間大汗詢問治國養生之道。
丘處機以敬天愛民,少殺慎殺,清心寡欲為回應,被大汗奉為神仙,并賜天長觀為真人的修道之所,擴建后更名為長春宮?,F任掌教齊志誠長居終南山重陽宮,長春宮由師弟鄭志久主持。
齊掌教一行人抵達長春宮后,一見鄭志久的面,就問為何終南山傳旨一事事先未得到半點風聲。
鄭志久嘆道:“慚愧。自去年庫房失火之事以來,尊師兄之命我令道眾不得惹是生非,特別是不得與和尚再生糾紛,故而此次和尚發難,我事先是一無所知?!?/p>
鄭志久說的庫房失火事件是指前一年夏天長春宮糧庫失火,燒毀米糧近四千石,道士甘志泉,王志真去官府告狀說是一個名叫廣淵的僧人放火所致。
官府調查下來認定兩道士誣告,判處二人死刑,相關者十人被流放。此次事一時間在京師鬧得沸沸揚揚。二人罪成后,京城道士個個噤若寒蟬。消息傳到重陽宮,掌教真人命在京弟子謹慎行事,不得再生事端。
聽鄭志久這么一說,齊掌教又問:“那現在探聽到的消息究竟如何?”
“據我所知,去年廣淵和尚被告放火以后,似乎全真十余弟子處刑也未能讓他滿意。這次就是他帶頭向朝廷要求全真履行當年的條件?!?/p>
齊志誠眉頭一皺:“這么說確實是和尚在興風作浪。那朝廷的意思是?”
鄭志久道:“朝中之人說,皇上要求全真將那二百多處寺產立即交予和尚。至于其他兩個條件未有提及?!?/p>
齊志誠似乎松了口氣:“寺產事小,道經茲大。師弟你這么說我就略為放心了?!?/p>
鄭志久道:“話雖如此。掌教師兄應盡快求見太子殿下。如今太子參決朝政,大小事務首先稟告太子,然后才得上聞圣上。我馬上聯系工部尚書張九思,說師兄你已經來了。太子雖剛從上都返回,事務繁忙,但張九思和太子交好,又是太子一手提拔的人,一定能盡快安排見面。”
在長春宮安頓好后,毛道一便在宮內各處閑逛。他雖曾隨師父在北方行走,但從未到過京城。這次住進他敬仰的長春真人的居所,也算心愿得償。
他先去參觀的地方便是丘處機的墓地。說是墓地,其實是一座殿。當年真人在寶玄堂仙去后,遺囑就地掩埋,不設墳頭。后來忽必烈造訪長春宮,得知此事,命在掩埋地上建殿,以紀念這位勸諭其祖父的偉大道人。
毛道一焚香祝禱,心中追思丘真人當年以七十高齡行程五萬里,前往西域會見成吉思汗的事跡。
拜過丘祖后,他一處接一處逛下來,見到有一座不起眼的屋子開著門,沒有任何標記。進去一看,里面只有一口大鐘。
他細讀鐘上銘文,驚覺此鐘是故宋之物。找路過的道人一問才知道,竟是宋朝宮廷所用。
五年前,臣相伯顏率大軍進逼宋都臨安,謝太后攜小宋帝投降,伯顏占領臨安,并奉旨將宮廷中的鐘鼎重器運回大都。
忽必烈命將此鐘放置于長春宮。道一年紀不過二十,從未到過南方,對那個以前偏安東南的小朝廷全無感情,只知當年重陽祖師曾助宋抵抗過金兵。
有傳聞說,后來全真教又偷偷遣人去助宋抗元。如今大元已一統天下,千里之外的故宋大鐘出現在此處,讓他徒增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