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押點錢,這幾日的吃住到時再算。”程書香開口道。
“客官押多少?”
“先壓上1兩銀子,到時候算賬時多退少補(bǔ)。”
說完,程書香拿出一根最小的銀條交給旅社老板。
只見老板對著光線看了幾眼,拿起一個剪刀對著銀條剪了一下,又從柜臺下面拿出來一桿小秤,稱了一下,把就秤盤里的一角銀子又剪掉了一點點。
又拿起來小秤稱一稱,把秤桿轉(zhuǎn)過來給程書香來看。
程書香不認(rèn)識秤,裝模作樣的點了點頭。
老板把一大塊銀子和剪掉的一點碎銀退給程書香。
“客官的銀子成色真好,上等的紋銀。”
一句話,把湊在一桌吃飯一個布衣打扮的人,目光吸引了過來。
程書香眼角瞟見了別人的反應(yīng),不由得心里一咯噔。
大意了,沒有遵循財不露白的古訓(xùn)。
引來了別人的覬覦是件麻煩事,雖然拿出的是最小的100克的銀條了,但是成色太好就引人注目了。
況且別人一聽就知道自己是外地口音。
但事已至此,懊惱也沒作用。
程書香借用老板的大剪刀對著銀子一陣亂剪,把整塊的銀子剪成碎銀。
挑出來最小的一塊讓旅店老板換成銅錢。
“要是兌換成朝廷制錢,一兩銀子可以兌換800文,要是兌換成省制錢,一兩銀子可以兌換成1200文,私錢按照成色兌換的更多了。”
“兌換成省制錢吧,拿著用起來方便。”
“好嘞,客官稍等。”
趁著旅店老板在換錢的空擋,程書香開始登記。
翻開店薄,上面寫著天啟三年四月,臨清衙門監(jiān)制。
算是知道具體年份了。
等等,天啟年?那個木匠皇帝?
離明朝滅亡也就20年。
他只想掙錢,可不想打仗。
兵荒馬亂的小命能不能保住還是一回事。
怎么辦?跑到國外,越遠(yuǎn)越好,還有時間準(zhǔn)備。
不對,建奴入邊的時候來山東掃蕩過,臨清也沒幸免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