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要把家底拿來當掉,可以宰一下。
掌柜的拿著胡椒鑒定不說話,程書香也不說話,當鋪內充斥著詭異的寧靜。
程書香作為一個生意人,知道掌柜的在故意拿捏他,打心理戰。
這時候只要他一著急開口,價格就不要想了,絕對是地板價。
掌柜的終于“鑒定”完了,捋了捋胡須,慢條斯理用山西腔調開口道。
“客官,準備是活當還是死當?”
這也是掌柜的進行試探。
活當說明客戶不是很缺錢,死當有可能是這個遼人把東西賣掉跑路,可以再壓一壓價格。
程書香雖然不懂當鋪的規矩,但是從掌柜的話里面卻能分辨出這種試探的口氣。
閱歷豐富的小商人在商海里浮沉過,豈能不知道如何應對?
“活當,小爺我現在只是手頭緊,又不是敗家子,家里的東西肯定要贖回來的。我跟你說啊,當年我們家可是響當當的大戶,巡撫、巡按多與我家相交,知府知縣是不消說。家里田連阡陌,米爛陳倉,赤的是金,白的是銀,圓的是珠,光的是寶……”
程書香滔滔不絕的說道。
吹牛嘛,誰不會?
雖然沒有進過當鋪,但是從影視劇里可是看到過,八旗子弟如何端著架子在當鋪里討價還價。
沒有提著鳥籠子當然是少了一分氣勢。
但是不影響程書香找到信口開河的感覺。
掌柜的不置可否,拿起量具開始對胡椒稱量。
自從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所有的賦稅都要交銀子之后,當鋪迎來了黃金發展期,每到交稅的時候,很多老百姓都要來當鋪拿東西換銀子,自從朝廷加征“遼餉”之后,更是顧客盈門,當鋪成了老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行當。
再加上掌柜的見過三教九流,和形形色色的人都打過交道,雖然知道客戶在吹牛,但是也能佐證了大戶落魄子弟的推測。
“胡椒一共13升7合,客官可有疑問?”掌柜的開口問道。
程書香搞不清現代按斤賣的胡椒在古代為什么要按照量來算,更不懂升、斗、合之間的換算,但當鋪應該不會在這方面弄虛作假,也是一口應承。
“無異議,掌柜的給個好價錢。”
“胡椒一升作價3錢銀子,共計白銀4兩1分1錢。”掌柜的開始唱價。
“什么?給的價格這么低?”
雖然不明白如何轉換,但是小商人程書香可是明白如何討價還價。
“市面上胡椒6錢銀子一升,當鋪折半,客官的胡椒成色雖然不錯,但是當鋪的規矩就是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