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小公主熟睡后越發乖巧可愛的臉頰,解玉想,他得重新弄套書來,荒廢了太久,有些細節他都忘了。
永康得知三歲的妹妹竟然在崇文閣正正經經地開始啟蒙了,第一個念頭是她進宮時才十四歲,父皇卻沒想過要讓她去崇文閣與弟弟們一起讀書。
永康對讀書沒有太大興趣,從小到大她要擔心的事情太多了,擔心父皇更喜歡貴妃生的二弟不疼她們姐弟了,祖母偏愛她們姐弟永康高興,卻又暗暗為祖母更喜歡弟弟而難過。等祖母去世,永康越發提防貴妃那邊坑害她與弟弟,再后來是擔心父皇能不能打下京城,而對一家人性命的憂慮則持續了永康進宮前的始終。
這種情況下,永康可能怎么對讀書提得起勁兒?
三年前她終于進了宮,成了尊貴無比的公主,生活安穩了,永康身邊漸漸出現了一些名門貴女,永康一邊留意著這些貴女端莊得體的禮儀、信手拈來的琴棋書畫等才藝,一邊為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深深地自卑起來。禮儀有嬤嬤在教了,所以永康主動跟貴妃提起她要學琴,琴練不好,她就學其他的,直到發現笛子比較適合她。
跟經史子集這種她根本用不上的學問比,永康更在乎琴棋禮儀等能展現出來的才干,在乎她作為公主的月例以及父皇貴妃額外給她的珠寶綢緞賞賜,在乎弟弟在學業上的成績,在乎弟弟能不能封為太子。
(請)
n
11
011
永康還在乎父皇對她究竟是否寵愛。
慶陽年紀小,永康不至于嫉妒父皇抱妹妹、陪妹妹嬉鬧等親昵之舉,但父皇讓妹妹去崇文閣讀書,就等于給了妹妹一份她沒得到過的殊榮。
永康帶著宮女去了崇文閣。
守門侍衛見大公主身形帶風目光威嚴,一副誰敢攔她就要發作的樣子,兩個侍衛識趣地只管行禮、讓路,畢竟小公主都在里面讀書了,可見皇上對公主們來此的縱容,他們又何必阻攔。
永康神色稍緩,進門后跟一個負責打掃的小太監問清楚妹妹在哪邊讀書,永康單獨過去了。
示意候在外面的解玉無需多禮,永康站在講堂后方的窗邊,看見妹妹低著腦袋坐在一位老先生身邊,伸著白白凈凈的手指頭在撥弄桌面上的幾顆黑白棋子,小嘴里還念念有詞:“一、二、三,三顆白棋……三顆黑棋,加起來是……”
小家伙認認真真地將兩種顏色的棋子擺在一起,認認真真地從一數到六。
永康回神時,發現她居然在笑。
臉色微變,永康走了,真是的,她跟才三歲的妹妹計較什么,明明是父皇當年沒看重她讀書的事!
永康直接去了乾元殿。
長女第一次在這個時辰過來,興武帝暫時放下沒批完的折子,讓何元敬帶女兒進來。
永康進門后,一眼就看到了身穿龍袍一身貴氣的父皇。
五個皇子皇女,年紀越小記事之初興武帝的權勢就越高,太子秦弘記事時興武帝都自立稱王了,舉頭投足有了一位王者該有的威嚴,也就是說,只有永康見過自家父皇糙吃糙穿甚至連言語行動都帶著糙的時候最多,記憶也最深。
這就使得永康雖然敬畏父皇,卻也不會像弟弟們那么規規矩矩。
父女倆視線相對,永康唇角一抿,不高興的樣子就出來了,小聲抱怨道:“父皇為何要妹妹去崇文閣讀書?”
興武帝笑道:“朕不安排她讀書,她就一直纏著朕,且她自己能聽進去,父皇就打發她去崇文閣了?!?/p>
永康:“又不是非得在崇文閣才能讀,我進宮時父皇便讓我在自己宮里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