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倒未多想,把這兩句話聽進耳中,點點頭如實講出情況。
“劉師兄說到時候短信通知我。”
他對劉新杰是比較信任的,對方作為張魯平教授為數(shù)不多的研究生,本身在數(shù)院也屬于佼佼者,自然更清楚該如何選擇適配的小組。
屆時和小組成員探討,效率能提升不少。
畢竟學習小組作為數(shù)院傳統(tǒng)保留到今天,肯定隱藏著需要發(fā)現(xiàn)的好處。
話題短暫聊到這里,幾人便也不再耽擱,動身前往最近的食堂吃飯。
晚上。
徐銘帶著復變函數(shù)教材和草稿紙筆,以及大容量的水壺來到理科一號樓。
本來他原定規(guī)劃,是去圖書館研究復變函數(shù)。
享受接觸新知識帶來的挑戰(zhàn),和掌握后那種多巴胺分泌的愉悅成就感。
別人自律是逼迫自己去做,他這種屬于真的喜歡忍不住想要完成。
然而中途卻收到劉師兄的短信。
說已經(jīng)找到了合適的小組,讓他直接過去見面,互相熟悉認識就行。
雖感嘆劉師兄的效率,但對方似乎正忙什么比較要緊的事情,僅匆匆在短信中留了具體地址,沒有詳細介紹其他學習小組成員信息。
不過既然都已經(jīng)約好,那無論是否適合自己,總要給師兄面子去看看。
“應該就是這里了。”
他從步梯直接走上四樓,邊尋找討論室房號,邊打量周圍環(huán)境。
放眼望去整層樓基本以討論室居多,堪稱小組成員學習探討問題的圣地,每到周末在此通宵者比比皆是。
但因太過搶手,往往需要提前三天預訂。
像更為終極的方案,則直接在燕園租間屋子,采用軍事化管理航天級對時。
很快停在一間討論室門前,敲響后頓時從里面?zhèn)鞒龅罍喓竦穆曇簟?/p>
“請進。”
徐銘推門進去,下秒兩道男生身影,闖入視線內(nèi)。
瞥過目光仔細打量上去,只見兩人同樣的發(fā)型和黑白色系衣服,略顯消瘦的臉龐各戴著副近視鏡。
他們的發(fā)型并非寸頭,而屬于光頭新長出來絨毛。
看著就給人種強者的感覺。
“學長好。”
徐銘率先開口,禮貌打了聲招呼。
最后一個字才剛落下,左邊身高矮些的男生,當即站起身主動搭話。
“你就是劉師兄說的徐銘?”
“先自我介紹下,我叫高科今年大三,學的是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