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再辛苦一陣,
搭個寬些的橋過溝才行?!?/p>
秦德福:“那有啥,
今天還早,
不如砍幾根樹來,早點兒把橋搭好了省心。”
坐在他旁邊的秦大柱調侃:“我看您是等不及要坐牛車了吧?”
被兒子戳穿心思,
秦德福也不惱,哈哈大笑著反問:“咋的,
你不想坐?”
秦大柱伸出手,做出拉韁繩的動作:“嘿,我不僅想坐,還盼著自己駕車呢。”
說笑幾句,待身上的熱汗都干透之后,鄭青云便跟秦大柱去到村長家。
搭橋用的木頭需結實耐用,至少也要碗口粗,還必須是好木材,修路時砍的那些根本用不了。但公山上像這樣的大樹,是不允許隨意砍伐的,得提前跟村長說明緣由,到時還要交錢。
嚴正行早料到這事兒,心里想著把路修好,往后其他村民上山撿柴尋山貨也容易些,并沒刁難他們。只問清大概要多少,并囑咐不要逮著一處砍,盡量分散開。
征得同意后,幾個漢子沒多耽擱,拿起斧頭就進山。后山的樹長得高,水溝又不算寬,他們只砍下三根就作罷,截一截已經足夠用。
好不容易把截好的木頭抬下山,用麻繩纏繞固定,搭出一架簡易木橋,他們才借了別家的牛車上去試。
雖有些顛簸,但橋身還是穩的,并沒有顫抖,或是發出奇怪聲響,眾人都挺滿意。
不過還不能閑下來。
牛牽回家,總得有地方住。兩家是搭伙買,為了避免鬧出矛盾,他們商量過后,決定一家養一個月,輪換著操心。如此一來,兩邊都要搭牛棚,這下修路砍的那些小樹就派上用場。
牛體型大,牛棚也要寬敞才行。鄭青云家后院兒養著兔子,再騰不出地方。最后一合計,干脆在房屋和矮林之間的空地搭建牛棚。
等所有準備都做好,又是幾天過去。
買牛車是件值得高興的喜事,大伙兒都想去瞧一瞧。但畢竟是出遠門,家里也少不得人,最后只有鄭青云、方竹、秦大柱和秦小芳,帶著方桃來到縣城。
牲口多的地方,氣味雜,蚊蟲多,也容易臟亂,因此牲口市建得比較偏,在北市外圍,都快靠近郊野之處。
但是劃出的地界兒也大,兩邊都搭著草棚子,不僅有騾子、驢子、水牛,馬匹也是有的。
一行人踏進牲口市,那些個小販吆喝得更加起勁兒,一個比一個聲音大,好似要爭出個輸贏。
幸好鄭青云和秦大柱都長得又高又壯,沒人敢上前來硬拽,只站在棚子前,極力夸贊自家的牲口。
“小哥買牛還是騾子?我家的都康健著,可要瞧一瞧?”
“您看看這牲口養得多好,干活兒絕對好使,價錢也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