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爸明白了。”
這近十年,趙小雨憑借血緣關系,沒少在秦芳跟前詆毀盛淺予,說什么養育之恩,看到趙家遇難了,沒上門造訪過一天,這是看到趙家落魄了,避之不及呢。
就差沒說盛淺予是忘恩負義、趨炎附勢的小人了。
秦芳也有隱隱動搖的傾向,不然也不會在后來五年將專注力放在趙小雨身上,沒再想起養女來。
趙大雄太了解養女了。
當年在不知情下,知曉了身世,為他和秦芳不為難,毫不猶豫去了陌生的盛家。那會兒趙家有難嗎?沒有。
養女能看透背后利益關系和資源,但她不靠這些也能往上爬。她在乎的是家人的態度。
近十年不聯系,只怕養女心中的家人早是盛家人了,就像當初他和秦芳一樣,當初選擇了趙小雨。
過幾日,漫天對盛淺予的報道,證實了他的猜測。
他家養女,最終爬上最終的高度,將趙家納入她的保護圈,還了十幾年的養育之恩。
原本,拿回實權的他,因許久沒經實事,其他人還不給面子,直到盛淺予的作為出現在全國日報上,甚至暢銷海外,來趙家的人絡繹不絕起來,有些還是他曾經的頂頭上司。
送走一批批拜訪的人,趙大雄才有心思看起這篇報道。
前篇是對盛淺予成就的曝光,涉及范圍是華夏的軍械方面和那被盜取的番薯產量研究成果,真正做到了強國的建設!給了華夏足夠多的底氣!
中篇便是對盛淺予的采訪。
記者:您
60年代大院假千金(16)
記者:那您當初為何又選擇戰機設計研究所呢?當中有什么因素或是心理過程經歷嗎?
盛淺予遲疑了下,道:高考后我游歷全國,發現全國人饑寒交迫,主要問題是溫飽。所以我大學專修兩門學科,可進入研究院才明白自己頭腦是好,但想法很天真,建國之初,國家腰板子不夠硬不是我們的兵不夠強健,相反,部隊的兵個個都是英勇分子,是好戰士!為了守護這片土地可以拋擲一切,犧牲自己性命成全整個國家!整個民族和人民!
盛淺予:我不喜歡戰爭,我與國家意識是一樣的,渴望和平。只有在和平年代,大家才能安居樂業。怎樣才能減少犧牲呢?讓大家吃飽肚子,只能在戰場上的糧食儲備足夠。只有先進的軍械才能讓他國忌憚,才足夠在全世界立足,有話語權!能讓我們挺起xiong膛做人!
盛淺予:番薯產量足夠大家暫時解決溫飽,所以我投身軍械設計的懷抱,想要另有一番作為。當然,這一路走來,不光是我的功勞,還有長輩的支持,師哥師姐的理解,組員們的奉獻。我們每個人都付諸了汗水,付諸了眼淚,才有此番成就。
盛淺予:或許有人說當初我轉院的決定太過草率,但我不后悔。只有成功者的話才能銘記每個人心中,失敗者不會露面,而我成功了,得到大家的認可。當初全國日報上的話,讓那些看不起我們的外國友人自證錯誤,如今也不需他們自證,是人便有一雙眼睛能看,看到我們祖國在變大變強。
記者:說得好!
報道后篇便是將盛淺予早年遭遇翻出來,即便在農科院受挫,被人竊取研究成果,她也能用實力證明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得到國家的保護和認可,然后25歲位居高位。
采訪的記者是當初被報社冷藏的,十年時間,浪費了十年光陰,又被翻了出來,徑直升了一級,光榮拿到盛淺予一手采訪。后來這個記者才知道,是盛院士點名只要她采訪,其他人免談,她才有了這個機會。
盛院士還感謝她:“謝謝你愿意在十年里與我一起承擔當年一個孩子擲下豪言壯語的風險,以后你會看到我勇往直前,為這片土地灑下更多熱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