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河不得不壓下了馬上前去見識寶鼎的念頭,忍住躁動,繼續(xù)閱讀起了云中子留信。
【萬器法鼎入手,道友轉(zhuǎn)煉今世之法,當不為難。只是此界法門,雖有益破劫,然天地劫數(shù)重重,仍舊不可掉以輕心。】
【煉氣士吐納天地,重重破關(guān),其中個人修行劫數(shù)暫且不談,只說此界天地,劫氣縈繞,每逢千三之年必有一場天地殺劫,如遭四九,亦有小殺劫一場,殺劫之下,小劫無算,危機實多。天地殺劫之外,更有魔劫、煞劫、法劫……等諸般劫難。凡入道修行之輩,天地靈機入體,必然牽扯其中,是以此界求道,大道只在‘爭鋒’二字。】
【道友入得界來,便也入得劫中,對此需有準備。此界劫氣變化,天地便有響應(yīng),水脈山川之屬,亦有反饋,元江水脈起伏,也有因果。是以我之龍碑,鎮(zhèn)壓水眼,亦是應(yīng)劫氣變化而出。】
【道友得我元江留書,才入此地,所逢必是劫年之期,也需早做打算,否則功行不厚,身入劫中,恐難成道。】
【算來貧道無奈搬場,不乏劫數(shù)因果。貧道曾于此界截天道統(tǒng)之中,辨得截教法統(tǒng)因果,逢劫年之際,氣機相應(yīng),意外覓得截教金箍仙馬遂道兄門下弟子,問得幾分此界玄虛,是才匆匆離府,個中因果繁復,牽扯甚大,不便留于文字。倘若道友已修得天仙道果,劫年之期,可往截天道統(tǒng)一探,或有幾分所得。】
天地殺劫!
李清河本想在留信之中,找到幾分三教符箓根底,也便取寶之用。
不料見得這般消息,頓時大為驚異。
云中子去處,他不在意,所謂隱秘,便有好奇,也知道不是自己能琢磨。
但殺劫之事,凡入道修行之輩,便牽扯其中,這就不得不讓他關(guān)注了。
他如今修為雖然微末,也是入了修行的煉氣士。
而今又是四九劫年之期,豈不是說自己也已入劫,未來或許會有相應(yīng)劫難臨身?
‘云中子特別提及此事,必然不是無的放矢……’
他心緒微沉,實在沒有想到這個世界煉氣士,還有這種麻煩。
念頭一轉(zhuǎn),忽然想到元江金船出世之時,他立身元江岸上,左近有修士途徑,也曾提及四九劫年說法。
便是早前公孫虞說起龍碑機緣之時,也曾說過這劫年字眼。
‘如此一看,此界修士,對于劫數(shù)之說,也有心得,不定便有辨劫破劫手段……看來我日后對這方面,也要做些籌謀才行。’
不然等他辛苦修得幾分法力,以為壽數(shù)增長,便有長生逍遙可言,卻突然遭逢劫數(shù),糊涂身死,那就可笑了。
但他現(xiàn)在情況,琢磨這些還早。
不說別的,外頭追殺他至此,如今似乎都還沒離去的黑袍道人,保不齊就是他的修行劫數(shù)。
倘若其人留棧不去,他顯然還得將這對頭先料理。
畢竟他藏身別府,沒有補給,唯一可以維持生存的依仗,是口中火獸元珠,一旦元珠力量耗盡,沒有外來精氣補充,他尚未修成吐納天地的本事,早晚餓死。
如果黑袍道人在元珠力量耗盡之前,一直不走,李清河想活,就得對上此人。
本質(zhì)上也算一樁需要破去的修行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