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楊森是吳佩孚任命的四川省長,英國人如今也在幫吳佩孚,這次事件純粹大水沖了龍王廟。
但英國佬牛啊,撞錯就撞錯唄,我管你誰是誰,反正中國人命賤。
楊森也牛,一怒之下派兵扣押英國商輪萬通號和萬縣號,要求英國人賠償損失。英國佬的回應是增派軍艦,并下達24小時最后通牒,期限一到就直接開炮。
9月5日,英艦悍然炮擊萬縣市區,炮轟近3個小時,發射炮彈和燃燒彈300余發。中國軍民死傷數千人,民房商店被毀千余家,史稱“萬縣慘案”。
慘案發生后,包括《大公報》在內,全國多家報紙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并嚴厲譴責英國人的罪惡行徑。熱血愛國青年自然坐不住,紛紛自發上街youxingshiwei。
若是抗議和youxing管用,那還要軍隊來干什么?
如今英國人的氣焰依舊囂張,不但拒不交出兇手、賠償損失,反而威脅吳佩孚和平解決此事。吳佩孚只得給楊森施壓,要求楊森給英國人道歉,并盡快釋放被扣押的英國商輪。
乾坤顛倒,黑白不分,巍巍民國,一向如此。
“別看了,走吧。”馮庸嘆氣說。
周赫煊無奈搖頭,成功辦學的歡喜心情,瞬間被沖得蕩然無存。
郁悶無比的返回報館,周赫煊屁股還沒坐熱,胡政之和張季鸞就一起找上他。
張季鸞說:“我們剛剛收到警告,北平方面勒令《大公報》淡化萬縣慘案,報道言辭不得過于激烈。好像直隸地區所有報館,都收到了這條電令。”
“社長,你說怎么辦吧。”胡政之看著周赫煊。
周赫煊反問:“你們的意見呢?”
張季鸞說:“該如何報道,就如何報道。不黨、不私、不賣、不盲,這八個字不能丟了。”
周赫煊仔細考慮著其中得失,最終咬牙說:“報!”
胡政之和張季鸞相視一笑,前者說道:“這次的社論我來寫,盡量含蓄一些,但事實必須講清楚。”
想要在民國辦報紙,骨氣和圓滑都得具備。胡政之不會傻到故意激怒軍閥和洋人,但關鍵時候還得堅持底線,這才是《大公報》真正的辦報方針。
上次周赫煊說的那個深度報道,各地軍閥近年來的軍費開支,胡政之早就收集齊了。但此時正值北伐軍接連大捷,他選擇暫且按住不發,因為一旦這種呼吁和平的文章寫出來,等于變相在幫吳佩孚說話。
真正的報道時機,是在南北軍隊僵持不下的時候。
打發走胡、張二人,周赫煊坐在辦公室里唉聲嘆氣,他發現自己不管怎么做,對中國的糟糕局面都無濟于事。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