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報》走的是商業化路線,報紙頁數不斷增加,拿到手里厚厚的一疊。而且加量不加價,每份只賣3分錢,遠低于《新聞報》的3分6厘,老百姓覺得特實惠。其實新聞內容并未增多,因為大量版面都印著廣告。
包括魯迅在內,許多知識分子對此極為厭煩。在他們看來,《申報》就是一堆無用的廣告紙,想要閱讀新聞只能在廣告夾縫里找。
“周先生說得太好了,我輩當竭盡全力,拼搏犧牲,實現所有中國人的偉大夢想!”一個學生高喊。
“刻苦讀書,實現夢想!”
“打倒列強,富強中國!”
“……”
學生們喊著口號,魯迅和林語堂卻退出閱報室,在過道里默默閱讀起來。
良久,林語堂嘆息一聲,把報紙悄然還回去。魯迅卻點燃香煙抽起來,靜默無語,不知在想些什么。
……
《申報》的發行地區很廣,在全國20多個城市設有分館,甚至連新加坡等海外地區都有發行點。
四川省府。
前不久剛剛擔任省府編撰委員的李宗吾,穿著長衫踱步進入公所。他來到自己的辦公室,泡了杯茶,嘴上刁根香煙,優哉游哉地開始讀報。
報紙有七份,最上面是四川本地的《華西日報》。李宗吾一張張飛快瀏覽,遇到感興趣的才認真細讀,很快就讀到了《申報》——我有一個夢想。
李宗吾讀完全篇,搖頭苦笑自言自語:“夢想?老子還不是有夢想,可惜只能發夢天(白日做夢)哦。”
他很快又看到后面邊框里的小字,那是對周赫煊的介紹:周赫煊,直隸人士,生于中國,長于南洋,游于西洋。曾著《大國崛起》一書,道盡列強興衰。近日創建中華希望教育基金會,致力于基礎免費教育。
“希望教育基金會?這個名字倒是耳熟。”李宗吾連忙翻找墻角的廢舊報紙,很快從過期《新聞報》中找出基金會的招聘啟事。
李宗吾的成名作是《厚黑學》,認為古今中外成功者無非“臉皮厚,心子黑”。但他自己臉皮不厚,心也黑不起來,反而極為清廉,熱衷于教育事業。他當過四川省督學,也做過校長,就在去年,他還帶領四川教育考察團到江浙一帶考察教育情況。
可惜,四川一直在打爛仗,李宗吾的志向根本無法施展。
看看那篇《我有一個夢想》,又看看《新聞報》上的招聘啟事,李宗吾突然冒出個念頭:是不是可以把中華希望教育會引到四川來?建立一個四川分會!
……
北平,西山。
胡也頻心情郁悶地看著風景,他雖然還沒加入共黨,但卻在《京報》副刊擔任編輯。
自從張作霖查封《京報》后,瘋狂抓捕赤色分子,胡也頻不僅丟了工作,而且還有被逮捕的風險,這些日子都隱居不出。
身后傳來一陣腳步聲,胡也頻回頭微笑:“你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