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賬上有名的——人。”
鐘芷在后面哼了一聲:“別說得太滿。”
“你敢讓那魂線燒斷一點,回來我就讓你先喝三碗鍋底粥再上火。”
方闖笑了:“粥我請。”
“但命他得自己接。”
“清魂堂,不養白借命。”
王驍走的那天,清魂堂沒敲鑼也沒送行,方闖就站在灶口,說了一句話:
“這條命你帶走,火你自己頂。”
“回來要是能掛回賬上,那你粥我再煮一鍋。”
“掛不上,就別怪我不認。”
他走得干凈,背上帶著清魂堂的火紋包,還有一張賬面復本,魂線封了兩重,灶口印了名。
那天晚上,鐘芷把他的名從“后灶臨爐人”調到“外命借賬欄”。
“王驍暫出,命借半年,魂賬保留。”
“火不歸堂,賬不動行。”
姜弦坐在灶邊翻火材清單:“他這一走,咱后灶試命的人就得空一位。”
“我看那個叫李玄清的能上了,他的魂貼已經連續頂三次沒散了。”
陶清柔翻了翻記錄:“李玄清是外門棄籍,舊火殘魂。”
“他命賬還沒立清,不能掛名。”
“再試一輪。”
方闖想了想:“讓他試魂粥吧。”
“這一鍋清料的,別下火紋,別上灶。”
“他能喝完,粥賬我替他掛。”
鐘芷抬頭:“你又想自擔?”
“你是不是打算把這清魂堂開成‘命債鋪’?”
“誰喝得下你一碗粥誰就是你戶口上掛著的親戚?”
方闖:“不是親戚,是賬人。”
“我就一個規矩——人敢接命,我就敢掛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