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幾次在王玉瓊的嘴邊提及,“你不結婚,不生孩子,誰養你?”
她總是認為,女人結婚生孩子才是唯一的結局。
這些話讓王玉瓊覺得很傷心,她也這樣問過朱祠芬,“你覺得生弟弟能給你養老嗎?還是說,你生我們兩個的時候,是沒有愛的?是沒有對孩子的喜愛,只剩下生了孩子就有人給你養老的解脫?”
老一輩總說生孩子養老,以后不孤單,可是這樣是不是真的已經違背了生孩子的初衷?
生孩子,不是因為男女雙方之間的愛情很美好,所以想要將愛情的結晶傳遞下去,雙方都真心實意地愛孩子,想要給孩子一切好的東西嗎?
如果生孩子,是為了繼承貧困,繼承父母之間的怨懟,是為了讓孩子承擔養老的風險,那其實父愛母愛也沒有這么偉大。
這是王玉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以前總說生兒養老,是對女兒的不信任,對女兒的不在意,是重男輕女。
但是這也不見得是喜歡兒子的表現,因為孩子從一出生,還沒有花費到父母的錢,就已經背負了要給父母養老的命運。
不養老就是不孝順,不養老就是叛逆,這樣的兒子,成長真的快樂嗎?
她才不要為了減輕自己的養老負擔,而把壓力給到孩子身上。
她只要不夠有錢,不夠給自己養老,給孩子養大,她就不會生小孩。
也因為意見的不和,和朱祠芬超過幾次架。
其實基于時代的不同,兩方的想法都沒有錯。
朱祠芬想要王玉瓊結婚,是擔心自己死后,王玉瓊一個人孤苦伶仃,沒有丈夫,沒有孩子,以后老了,別人家熱熱鬧鬧,就她冷冷清清。
而王玉瓊則是認為母親的思想太過于老舊,結婚生子并不是為了把自己的孤單、壓力轉嫁給其他人,而是要兩個樂觀、理智、有經濟能力的人,去分享自己的快樂和喜悅,并帶著這種快樂和喜悅去迎接新的生命。
江晚聽完他們兩個人對于愛情的觀點,選擇不說話,兩者都太極端了。
一種想要靈魂的契合很難,另一種想要靈魂的契合加上經濟條件契合,更難。
王玉瓊則是把話題轉到江晚身上,“你怎么不說說你什么時候談戀愛結婚呢?”
江晚聳聳肩,“遇到對的人,才是戀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