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個銅板,一個月就是九十個,一年就是一貫多錢,這簡直就是筆巨款。
曹曉琴笑得溫婉:“當然,只要我們的制造坊不倒閉,所有人都能一直干!”
“可我們紡那么多布,做那么多衣裳,萬一賣不出去,會不會扣我們工資啊?”
有人以前在鎮上干過活,但是東家收益不好關了門,她們的工錢都拿不回來。
曹曉琴也擔心過這些,但她相信楚蕭的能力。
“不會的,我們當家的說了,除了做衣裳,他還有一萬條能帶大家賺錢的路子,你們別擔心。”
有這個保證,婦女們全都笑開了花,夸贊曹曉琴真是嫁對了人。
還有夸楚蕭了不起的,是村里的英雄。
年紀輕的姑娘則嚷嚷著將賺的錢存起來,再不怕被爹娘賣給別人當媳婦了。
楚家院子里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
就在這時,一個年僅十三四歲的小姑娘拽住曹曉琴的胳膊,滿眼祈求:
“曉琴姐姐,上次簽字我沒趕上,你們家紡織的事能不能加我一個?”
她是村尾楊叔家的小女兒楊梅。
老爹早年死在戰場,母親重病臥床,姐姐嫁到偏遠地帶,弟弟才六七歲。
她從小便要給寡母幼弟洗衣做飯,上山拾柴,下地干活,小小年紀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
曹曉琴不止一次看著她背著比她身子還大的竹簍在山上挖野菜,挖完還得撿柴火。
那柴火堆得老高,比她的個頭還高。
曹翠花有些嫌棄地撇了撇嘴:“你都沒學過紡織,跟我們一起做工,要是手腳慢了豈不耽誤我們工作?”
聽到這話,其他婦人也跟著附和:
“是啊,你年紀那么小,還是別干這個了,別到時候連累我們被扣工錢。”
聽到她們這么說,楊梅雙眼通紅,眼淚啪嗒往下掉。
曹曉琴心軟,趕緊驅趕周圍的婦女:“好了好了,你們別打趣孩子了。”
看向楊梅,她聲音輕輕的:“我可以讓你來上工,可你沒有學過紡織,能跟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