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蘭一邊吃,一邊豎起大拇指,“王奶奶真好吃,只是這里沒有荔枝,為什么叫荔枝肉呢?”(圖)
王奶奶一邊吃,一邊笑著解釋,“那是因為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后因外形似荔枝而得名。”
“將豬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塊,因剞的深度、寬度均勻恰當,炸后卷縮成荔枝形,佐以紅糟、香醋、白糖、醬油、麻油、濕淀粉等調料即成。”
“這道菜你學會了,將來你結婚有了孩子,保證孩子不挑食,個個都能吃的肚子溜圓。”
劉美蘭現在已經吃得肚子溜圓了,在院子里遛彎消食。
有絲竹悅耳,有美食香口,這才是生活啊!
第二天吃著王奶奶做的鮮肉餡的扁食,劉美蘭渾身都是勁兒,精神飽滿地來到碼頭。
陳嫂子看到劉美蘭來,趕緊把蝦籠,魚竿等工具,大盆水桶,拎到了船上。
“美蘭,今天出海嗎?”
劉美蘭點頭笑笑,“出海,陳嫂子,謝謝你。”
“不用謝。”陳嫂子笑笑,壓低聲音說,“美蘭,若是有人跟著你出海,你別生氣,大家鄉里鄉親的,昨天還幫你說話了。”
“大海上,風浪大,有人跟著,也有好處。萬一有意外,還能互相有個照應。”
陳嫂子很重視劉美蘭給她提供的這份工作,一個月能賺到幾十塊錢,希望劉美蘭能夠長長久久地打魚。
劉美蘭點頭,笑著說:“大海是無主的人,大家想跟就跟。能釣到魚,那是運氣好;釣不到,也別怨我。”
陳嫂子松了口氣,“那當然,這個你放心。大海里捕魚,都是憑本事吃飯,憑力氣吃飯,還沒憑怨氣吃飯的。”
檢查好漁船之后,劉美蘭劃著船,在水面上留下小小的浪花。
漁民大多都是夫妻檔,或者父子,母子,兩個人。
遇到劉美蘭出海,他們悄悄地跟了上去。
他們想知道劉美蘭為什么能捕撈到那么多海鮮?
足足劃船一個半小時,劉美蘭終于尋找到了海底礁石多,海底生物豐富的地方。
這個海底礁石群,綿延數公里。
即使后面跟過來七八艘漁船,在這里應該也能有不少收獲。
劉美蘭在延繩釣上掛上魚餌,放入海水里。
緊接著尋找合適的地方放蝦籠,她因為能夠看到海底的情況,專門找那些龍蝦和螃蟹多的地方。
劉美蘭精準投放,恨不得放在龍蝦和螃蟹的家門口。
海礁群里,有很多好海鮮。
石斑魚,各種鯛魚,老虎斑……